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温得和克 >> 城市简介 >> 正文 >> 正文

重走丝绸之路火洲吐鲁番通过丝绸路

来源:温得和克 时间:2023/4/5
                            

吐鲁番市区也有一条

取名为“丝绸路”的城市大道

这里

还有南充人熟悉的“桑葚节”

犹如一面巨大的褐色幕布从天际垂下,在空旷的戈壁上拉起一道长长的不可摧毁的屏障。“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这是明代著名诗人陈诚对火焰山的描述。

8月25日中午,“重走丝绸之路”采访组从哈密一路向西,途经著名的火焰山时,无不被其长约百公里的褐红色山势及散发出的热浪所震撼。

01

中西贯通凝聚古丝路历史

一个个神秘的古国名,一座座废弃的古城池,一孔孔幽静的古寺佛洞,一道道古老的坎儿井,以及一段段悠远的驼铃声和动人的故事……充满沧桑神奇的火洲吐鲁番,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

吐鲁番市区东40公里,高昌故城静悄悄地伫立火焰山南麓。对这座如今已成为游人驻足品味历史的故城,吐鲁番市博物馆中有这样的记载:公元年(东晋咸和二年),前凉政权首次将郡县制推广到西域,设高昌郡。“呈高昌郡,立田地县”,建立了以汉人居民为主体城池。高昌郡也即吐鲁番的前身。

在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所长徐东良看来,吐鲁番位于古丝路东西南北大道交汇点上,像一块海绵,吮吸来自中西方的文化。

然而,历史上古丝路上并不太平。至今,高昌故城还记载着那段峰火岁月。踏入故城景区广场,黑褐色的玄奘雕像站立中心,手持法器、背着草帽、穿着草鞋呈大步朝前姿势的玄奘,完全没有电视剧《西游记》中的那般光鲜。景区服务中心里面,一名当地少数民族大叔正在弹琴歌唱。

高昌故城是新疆最大的古城遗址,以至于19世纪末进入这里的俄国人阿尔伯特雷格尔惊呼:那儿有一个如同罗马城市一样的废墟。故城纪念性质的城堡四周堡孔内,竖起多个人物塑像,他们均与吐鲁番的丝路历史相关:班勇,班超之子,东汉杰出的军事家,公元年率兵士出塞,驻扎柳中(今鄯善县鲁克沁镇),解除了匈奴势力对汉王朝的威胁;侯郡集,唐朝著名将领,官至兵部尚书,公元年平定高昌,让丝路重新畅通;陈诚,明朝间曾5次出使西域,先后到达17个国家和地区;额敏和卓,参加清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为维护祖国统一立下卓越战功。如今,立于吐鲁番市区东5公里处的苏公塔,就是为纪念他而建。

徐东良介绍,对吐鲁番历史大量研究表明,古丝路历史在当地分史前和史后。史前即西汉以前,当地出寺的数千件彩陶表明,这些东西系北方游牧民在游动放牧过程中带来的。当地发崛的大量差异化遗骨表明,古时,吐鲁番一带是多民族混居地,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生活聚居,才使得西域与中原的文化、物资得以交流和交换,也使得古丝路充满生机。

02

见证传承沉淀古丝路文化

吐鲁番市区与南充一样,也有一条取名为“丝绸路”的城市大道。这里,还有南充人熟悉的“桑葚节”。

吐鲁番市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红底金黄图案的丝织物。讲解员努尔比娅介绍,该残片系女性胸衣部分,研究表明来自蜀。“历史上,南充盛产丝绸,丝绸织造业兴旺,这一残片也许来自南充。”努尔比娅说。

历史上,吐鲁番栽桑养蚕盛行。这里是新疆最早迎来春天的地方,也是桑葚最早成熟的地方。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农村还养蚕成风。栽桑养蚕生产丝绸,一度成为吐鲁番城乡经济的一道风景,如今当地养蚕不再,但利用桑树举办节庆,却在当地盛行起来。每年5月,吐鲁番则是桑葚的天下,黑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桑葚挂满枝头,任南来北往的人们品尝。这一现象,触动了当地人推出“吐鲁番桑葚节”的灵感。

“新疆第一鲜吐鲁番桑葚节”是新疆“爱新疆游家乡”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每年5月,大量游客走进吐鲁番桑林采摘桑果,进行吃桑果大战,与此同时,民俗服饰走秀、桑葚养生论坛、采桑自驾游、桑葚夜曲、阳光蚕宝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j/1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