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所谓“学术机构”、“专家学者”出场,捏造、拼接涉疆假信息,毫无底线抹黑中国涉疆政策,甚至用“假人”“死人”及外籍“演员”等“现身说法”,炮制所谓学术成果,提供攻击中国的“弹药”;
然后是西方媒体跟风炒作,误导国际舆论;
之后,反华政客们粉墨登场向中国发难,搞有罪推定;
最后是对涉疆人员、企业等实施所谓制裁。
谢峰说,这种套路并不新鲜,当年以“人权高于主权”制造“阿拉伯之春”,仅凭一袋洗衣粉就入侵伊拉克,用几个摆拍视频和照片就挑起了叙利亚战争,制造了无数战乱、饥饿和难民。国际社会不应该忘记这样的悲剧,更不能任由这样的悲剧重演。可喜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关于涉疆问题的客观理性声音越来越多:如美国独立新闻网站“灰色地带”刊文揭露反华伪“学者”郑国恩滥用数据、歪曲资料、援引虚假“证言”编造新疆“种族灭绝”的世纪谎言。
香港《南华早报》、澳大利亚公民党刊物《澳人警示服务》、巴西《米纳斯州报》等多家媒体刊发报告文章,介绍新疆反恐成就,披露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以疆制华”的地缘政治阴谋。
新加坡《联合早报》、“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瑞典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美国独立网站Counterpunch分别刊文或发布报告,明确指出美国所谓新疆“强迫劳动”、“种族灭绝”的说法没有任何证据。
挪威弗洛恩市前市长发表《认定新疆种族灭绝别有用心》的专题报告,对美国有关智库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严谨性逐条批驳。
法国作家维瓦斯在《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中用自己两次访疆亲身经历,证明各类涉疆谣言谎言纯属无稽之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华春莹引用这句古诗,希望国际社会越来越认清这些反华势力的本质,不被别有用心的鼓噪蒙蔽误导。2美国多次打压中国驻美媒体,无限期拖延甚至拒签中国记者签证,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有人说“中方打压外国媒体,不给美国记者发签证”,你相信吗?本周,彭博社记者与华春莹有一场“激战”,该记者称美国驻华记者签证有效期仅有90天,有记者的签证在去年10月已到期……事实果真如此吗?据华春莹介绍,除了极个别特殊情况,绝大多数、95%以上外国驻华记者的常驻记者证有效期都是一年。至于记者签证过期的问题,中方也作了人性化处理:在记者证延期申请审批期间,中方善意地为美媒记者采取了临时性措施,即出具记者证延期受理证明,并协调出入境管理部门核发一定时限的居留许可。华春莹指出,记者证延期受理证明上清清楚楚写着“新记者证正在办理中,原记者证仍视作有效”,虽然相关居留许可的有效期是三个月,但到期以后都可以顺利、无障碍地延期。反观美国又是如何对待中国媒体呢?首先,美国将中国15家媒体驻美机构列为“外国使团”或登记为“外国代理人”。去年3月,美方驱逐了60名中国驻美记者,5月又将所有中国驻美媒体记者的签证有效期统统削减为不超过90天,也就是说,每3个月他们就得重新申请签证延期。据了解,有2名驻美记者早在年11月初提交的签证延期申请,却一直没有获得审批,其中1名新华社记者被迫于5月1日回国,而且其在洛杉矶机场还遭到美方边检人员非常详细的、超出常规的盘问,边检人员还检查了他的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方记者每次催询,美方都回复请等待,正在受理中。“如果美方坚持对中国媒体记者采取不讲理的政治打压措施,中方将不得不正式采取对等反制。”她最后警告道。然而,中方的好意在个别媒体看来,却成了“渗透、影响或宣传”。比如《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称,面对由BBC、CNN等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全球媒体格局,中国正在创造一个全球新闻媒体的替代选择,并将中国资金、权力和视角输入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的媒体中。“在媒体领域,不应只有CNN和BBC,各国都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华春莹回应得非常理直气壮:中国拥有14亿人口,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应当在国际舆论格局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更关键的是,评价一个媒体的专业性,最重要的是看它能否恪守新闻职业操守,能否客观公正报道。美方一方面滥用话语霸权,打着“自由”的幌子对中国肆无忌惮地进行虚假信息攻击,另一方面将意识形态凌驾于客观真实的原则之上,通过抹黑打压中国媒体来为自己的政治操作搞“辩护”,这才是赤裸裸的舆论或者话语霸权。3根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二次会晤于5月12日在陕西西安举行。去年7月,王毅同中亚五国外长以视频方式举行首次会晤,今年六国外长第二次会晤采取了面对面线下会晤。会晤地点选在西安,也颇有讲究。据王毅介绍,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从这里绵延万里,连接起中国同中亚的友好交往。今年恰逢中亚国家独立30周年、明年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30周年。在这个特殊重要的时间节点,六国外长聚首古都西安,就是要发出传承友好、共创未来的明确信息。另外,本次会议发表“中国+中亚五国”外长《关于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联合声明》、《关于深化地方合作的联合声明》、《关于阿富汗问题的联合声明》,通过《关于“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建设的备忘录》,可谓是成果丰硕。作者|查睿编辑车车校对|huisong从这里,踏入一条认真流淌的河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j/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