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战争的“布”指的是“布尔人”。“布尔人”是旧时的叫法,现在称为阿非利卡人,是南非和纳米比亚的白人种姓之一。主要以17世纪至19世纪移民南非的荷兰裔为主,融合法国、德国移民逐渐形成了一个白人新兴民族。
早期历史
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西欧、香料群岛、东印度群岛以及中国和日本的往来贸易,荷兰商船队穿越印度洋、大西洋两个大洋,单程就需要八九个月的时间,为此需要在中途建立若干个补给站。年荷兰人先在毛里求斯岛建了一个站,但因岛上鼠患猖獗又偏离主航线,所以后来又在好望角建了一个大的中途补给站。
到了17世纪中期后,第一批荷兰移民来到好望角的桌湾,建立了南非的第一个荷兰殖民地——开普敦。起初这些移民大多是东印度公司的雇员,不久后,来了更多的荷兰人和不堪忍受迫害的法国胡格诺教徒到此定居。此后,以开普敦为基地不断向外发展,逐渐使补给站演变成为开普敦殖民地。年荷兰人放弃了毛里求斯岛,开始集中精力经营开普敦殖民地。
为更好地供应保障过往商船队,荷兰移民为建农场、牧场,不断从好望角向内地扩张,侵占了土著人大片土地,并迫使这些土著黑人充当奴隶,自己成为了奴隶主。如此这些荷兰、法国、德国移民的后裔渐渐形成统一的种族,说夹杂法语、德语、马来语和科萨语的荷兰文方言,被称为布尔人,意为“农民”,而他们自称为阿非利卡人,意为“非洲定居者”。到了19世纪中叶,南非的布尔人已经达到两万多人,约占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欧洲白人定居者的四分之一。
被迫迁徙
然而,布尔人的平静生活很快就被英国人打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的年法国占领了荷兰本土,而英国则乘机占领了法国和荷兰的众多海外殖民地,这其中就包括南非开普敦这块荷兰的殖民地。
拿破仑当政之时,英国曾一度把这块地还给了荷兰。但当拿破仑失败后,英国又一次夺回了开普敦殖民地,并在维也纳和会上,从荷兰那以六百万英镑代价把开普地区据为己有,并开始限制布尔人的农场经济。年,英国人颁布条例废除奴隶制,这对以奴隶农场经济为主业的布尔人来说是个灭顶之灾。
为了躲避英国人,年布尔人农场主们不得已放弃自己的牧场、房子,坐着牛车,赶着牛羊,带着家人和奴隶,离开开普敦殖民地,向南非内陆迁徙,于年打败祖鲁人后,建立了纳塔利亚共和国。
此时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正处于巅峰时期,就想从南方南非和北部埃及两个方向,想把英国在非洲殖民地南北打通。于是,英国人就沿着布尔人的路线扩张,再次灭了布尔人的政权,布尔人没办法只有再次出走,越过瓦尔河,又建立了莱登堡共和国、温堡共和国等几个小殖民区,这些小殖民区最终合并,并于年建立了南非共和国,又称为德兰士瓦共和国,德兰士瓦的意思为“越过瓦尔河”。
顽强抗争
一开始,布尔人的南非共和国与英国还是和平相处的。但由于布尔人对土著祖鲁人的打压,使南非共和国长期处于武装冲突之中,所以造成财政紧张,也使农场经济的局限性突显,加上好的土地都被英国侵占。这种窘境维持了20多年,最终布尔人不得不面对现实选择并入了英国殖民地。
合并到一起后,布尔人和英国人在经济模式、经营理念、文化风俗以及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日益显露,布尔人的不适应,导致英布冲突无法避免。年12月,布尔人与英国驻军发生冲突,随即第一次英布战争(布尔战争)爆发。
当时的大英帝国势力遍布全世界,布尔人则是一个形成没有多久的少数人口的新兴民族。但在布龙克霍斯特干河战役中却重创了英军,造成名英军中有77人死亡、人受伤,而布尔民兵只有2人死亡、4人受伤,此战深深鼓舞了布尔人。
年1月,数千余英军前往德兰士瓦增援,然而在朗峡受到了布尔民兵的阻击。这一仗英军又有93人死亡、人受伤、54人被俘,带队将军被打死。而布尔民兵只有1人阵亡、5人受伤。
面对如此不利形势,英国只好停战,承认布尔人控制的德兰士瓦的自治地位,但英国仍未放弃德兰士瓦的对外关系和战时借道的权益。就这样,第一次英布尔战争结束。从结果双方也算是打个平手,但这却成为欧洲列强的笑柄,特别是遭到统一没有多久强势崛起新兴德国的嘲讽。
布尔人为躲避英国人迁徙后,主要控制着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个地区。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布尔战争之前,这两个地区先后发现了钻石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兰德金矿”。这两大资源极大地拉动布尔人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与英国的摩擦也在加剧。英国人主要是对埋钻藏金之地的觊觎和要报一箭之仇,于是,在年发动了第二次英布战争。
这次英国人做了充分准备,在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上都有绝对优势。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英军仍然是出师不利,战损惨重,而布尔人并没有多大损失。如此战况,让世界大跌眼镜,笑掉大牙,而最重要的是大英帝国的霸主地位被撼动。
英国为拿下南非挽回面子一度增兵至45万人,可是当时布尔人的总人口也就40万,让能上阵的男丁都出来一共也不过9万兵力,而且英国不使用了包括“三光”政策在内的一切残酷手段,还建了数不清的集中营,关押布尔人的平民和妇孺。
巨大影响
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布尔人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最终被英国吞并。但是大英帝国为此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经济损失惨重,耗用了大约2.2亿英镑的军费,国库几近一空。声名大损,西方世界发起了声援布尔人的运动,在荷兰和比利时甚至组建了众多民间团体向布医院和医疗设备。同时还有来自荷、比、德、法、美、俄、爱尔兰、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上千名人,志愿与布尔人并肩战斗。总之,大英帝国的形象一落千丈。
布尔战争使大英帝国声名狼藉,同时也撼动由它主导的国际秩序,促使世界外交、政治和军事发生重大转变,在诸多方面刷新了历史。
布尔人的现代游击战术,使英军不得不把鲜艳红色军服改为隐蔽色的军服。面对强大英军,布尔人采取的全民皆兵对策,被后来二战中的德国、瑞士和战后以色列等国广泛运用,总体战和全民皆兵的思想由此产生。而英军在对付布尔人全民皆兵所使用的焦土政策、集中营和“三光”政策,被后来纳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借鉴。同时像野战电话、探照灯等第一次用在战争中。
结束语
事实上,布尔人与英国人之争,是小殖民者与大殖民者之争,也是欧洲列强挑战世界霸主英帝国的斗争。他们的双手都沾满了南非土著黑人的鲜血。二战后,布尔人又成了南非的主宰,但是靠奴役南非土著黑人起家的布尔人,仍然依赖农奴庄园和奉行奴隶制文化,并在年开始在南非正式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直至年南非举行多种族大选后,布尔人政权才彻底结束。
由于布尔人这一称呼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所以现在南非布尔人的正式称呼已用其语言命名为阿非利卡人。而英帝国被英布战争的“布”搞得声名俱损后,开始走了下坡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世界民族独立风暴后,当年的霸气英帝国早已龟缩到英伦三岛。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ji/1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