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温得和克 >> 城市经济 >> 正文 >> 正文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中

来源:温得和克 时间:2021/7/21
白癜风科学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10.html

四、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非洲是西方殖民者入侵较早的大陆,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就已经占据了非洲的一些地区。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在非洲从事罪恶黑奴贸易,持续了几个世纪,给非洲带来了惨重的灾难和损失。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的绝大部分土地成为欧洲的殖民地。在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因此,这一时期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都是其中的突出事件。具体表现如下:

1、埃及的抗英斗争:非洲东北部的埃及,战略位置重要,特别是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以后,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因此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不仅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而且排挤了法国势力,单独控制了埃及。在埃及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埃及人民奋起保卫民族独立。年,在爱国军人阿·阿拉比的领导下,埃及军民英勇抵抗英军进攻,但由于官僚地主集团的动摇和背叛,这次轰轰烈烈的抗英斗争最终失败。此后,埃及处于英军的占领下,成为事实上的殖民地。

2、苏丹马赫迪起义: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马赫迪号召人民进行圣战,赶走外国侵略者。在这次起义中,曾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英国殖民者戈登被击毙。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年,意大利发动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全国人民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独立;年,埃塞俄比亚军民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在和约上签字,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胜利是这一时期非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斗争的唯一的一次完全胜利。

一战结束以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其中埃及人民的华夫脱运动影响最大。在埃及人民的斗争下,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但埃及人民的斗争并没有停止。

二战结束以后,帝国主义殖民势力遭到严重削弱,非洲人民掀起了新的民族解放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非洲各国基本上取得独立。90年代初期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同时非洲独立运动的胜利也标志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

五、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亚洲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世界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亚洲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欧洲殖民者也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亚洲国家,从新航路开辟时起,西方殖民者就开始了对亚洲的侵略和扩张。从16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列强的侵略扩张下,亚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但是亚洲人民具有反抗侵略的好传统,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亚洲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斗争和探索,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亚非拉国家争民族解放运动中斗争水平最高。

一、19世纪上半期的亚洲革命风暴

1、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期,亚洲已经有许多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如菲律宾、印尼、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其他地区,如奥斯曼帝国、伊朗和中国等国的领土主权也不断遭到侵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这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广大劳动人民受到本国统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榨,生活困苦不堪;一些有骨气的上层人士痛恨国家主权的丧失,也希望赶走外国侵略者。

这样,为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加上当时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殖民势力相互勾结,也遭到人民的反对。因此,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就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2、亚洲革命风暴的主要表现: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后三次起义把这次亚洲革命风暴推到了顶点

3、亚洲革命风暴的典型事例

(1)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19世纪上半期,伊朗一方面受到俄国的不断蚕食;另一方面,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扩大在伊朗的势力,进行经济侵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统治阶级不思民族振兴,反而加紧横征暴敛,激起群众的强烈不满。

年,巴布教徒发动起义,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直到年,这次起义才被最终镇压下去

(2)~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以后,采取高压手段进行统治,激化了与印度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年的密拉特事件,由于英国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导致印度土兵发动起义,并引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在起义过程中,起义军占领首都德里,拥立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起义领导机构,印度人民广泛响应,形成占西等起义中心。许多地方王公也加入起义行列,成为起义的领导者

英国殖民当局采取措施进行镇压: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同时,承诺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和地主特权,不再侵吞其地产;将派往伊朗和中国等地的侵略军调往印度。年,装备精良的英军在付出沉重代价以后,才把起义镇压下去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史意义:~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它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4、亚洲革命风暴的历史意义:沉重的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5、亚洲革命风暴的时代特征

(1)革命目标更明确,斗争锋芒直指殖民者,要求推翻殖民统治,恢复民族独立。革命范围广,遍布亚洲主要地区,革命规模大,出现了五次大的武装起义

(2)封建统治者或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的农民领袖领导了这次革命风暴。如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是封建王公

(3)具有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性质。民族矛盾为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国家,起义的反殖民主义的性质更加明显,如印度民族大起义;阶级矛盾为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国家,起义的反封建主义性质更明显,如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等。但基本都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4)具有初步的国际意义,各国起义间开始出现初步的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的局面。如印度民族大起义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英国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干涉等

(5)虽然大起义都失败了,但起义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注意:亚洲革命风暴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仍属于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都是传统的中世纪反抗斗争的继续,主要表现在:①有些运动仍带有改朝换代的封建性传统,并未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如太平天国自立“天朝”,建立政权;②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③运动的领导者都是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贵族,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出现上述特点的根源在于这些国家还没有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因素。

2、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所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和努力中体现了哪两种典型的方式?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这两种方式及其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1)方式: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代表的国家内部学习西方的改革。

(2)差异:①亚洲革命风暴是由各国的农民阶级发动的或是封建统治者领导的,以武装反抗的方式进行;日本明治维新是由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倒幕派力量领导的,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进行;②亚洲革命风暴的主要目标是赶走外国侵略者,恢复国家民族的独立;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西方,建立近代化国家,实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机;③亚洲革命风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国的社会性质;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原因:①亚洲革命风暴各国在遭受西方侵略前封建统治阶级力量比较强大,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新兴的社会力量不够强大;而日本在西方势力入侵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②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使日本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③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实施了比较全面有效的改革,而亚洲风暴各国不具备此种条件(此外,日本民族从历史上看善于对外学习也是日本能够向西方学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因素)。

3、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民族大起义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

(1)相同点:都是具有反殖反封的民族解放运动,共同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了高潮,都与外国侵略有关;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2)不同点:①从革命斗争的组织上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以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宗教形式来组织和宣传群众;印度民族大起义虽因宗教歧视而引起,但是宗教组织在其中并未发挥组织作用,密拉特事件只是一个突发事件;②从革命力量的构成来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由农民组成,其他的有一些矿工和手工业者,是典型的农民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以土兵为主,封建王公起了领导作用,具有民族战争的性质;③从斗争的对象来看侧重点不同,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朝统治为中心任务,其间带有反侵略的内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斗争对象是英国殖民当局,是典型的民族解放战争;④从革命斗争的水平来看,中国太平天国有完整严密的领导集团,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颁布了革命性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印度民族大起义重建莫卧儿王朝,组成了起义的政权,以封建王公为领导者,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

1、历史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亚洲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社会的新变化,使得这一时期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的特点。

2、标志: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3、亚洲觉醒的突出事件: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4、亚洲觉醒中的典型事例

(1)朝鲜反对日本吞并的义兵运动

(2)年~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9世纪下半期,印度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他们组织了印度国民大会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领导斗争的是以提拉克为首的印度国大党的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年,孟买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之所以被称为“亚洲觉醒”,就在于与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相比,它已经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从旧式的农民战争转变为新式的民族民主运动。

(1)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①帝国主义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给东方国家的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使这一地区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②伴随着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文化的传入,一批受西方影响或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旧思想、旧传统的束缚,要求用西方的模式改革现状。资产阶级最初的改良运动和后来的革命运动,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2)亚洲觉醒的性质:①资产阶级性质的新式的民族民主运动:以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代表;②农民阶级等领导的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以朝鲜的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为代表。尽管性质上有所不同,但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还是旧式的农民斗争,都属于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运动。

(3)亚洲觉醒的特点:①两种不同性质的运动同时进行;②运动的领导者除了农民阶级以外,在资产阶级运动中,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者,并建立了本阶级的革命团体和政党,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③在政治上要求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从属地位,争得国家的完全独立;④在经济上要求摆脱外国资本控制,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新型民族运动的兴起,是近代民族运动的转折点。

①从性质上看,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鲜明性质。在这一时期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旧式的农民起义尽管仍然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内容。领导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斗争纲领,举起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两面全新的旗帜;②从形式上看,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下层群众的革命斗争汇合,形成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洪流。在斗争中,资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党或革命团体,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纲领或口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③从结果上来看,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斗争中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和妥协性,致使运动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为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4)亚洲觉醒的历史意义:

①亚洲的觉醒是近代亚洲人民反殖、反帝和反封建斗争发展的新阶段。首先,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其次,它传播了民主思想,给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再次,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了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这些政党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体现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总趋势。

②亚洲的觉醒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标志着亚洲各国人民已经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变成反帝的重要阵地。

2、年~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比较

(1)相同之处:都沉重的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属于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一部分,对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给予了支持。

(2)不同之处:①领导力量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后者是封建王公;②参加者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和社会其他阶层;后者是封建王公、土兵和广大人民;③斗争方式不同,前者是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后者是以武装起义为主;④前者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ji/7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