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每天不知疲倦翱翔天际的飞机,让人们尽管相距数千公里,搭乘航班,几个小时之内便可团聚。
不过,人们期待已久的航线,却可能迟迟不开通,甚至是两个世界级大城市之间,也没有这条空中之路。
如果有幸坐上心仪的航空公司的航班,也不妨好好感受一下这来之不易的空中之路。脚下这条航线,背后也许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
航线,是航空公司的命脉
航空公司选对了直飞航线,犹如栽起了一棵摇钱树。
例如,英国航空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成为“伦敦=纽约”航线的领导者,仅仅这一条航线,每年可以给英国航空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这比全球任何另一家航空公司的任何一条航线都赚得多了。今年因疫情影响这个数字肯定不太好看,不过本文暂且不做讨论。
(不得不再次感叹一下英国人的商业头脑,题外话,英国人还创造了另一个民航业的商业奇迹——伦敦希斯罗机场。←点击可查看历史文章了解相关介绍)
同样,如果一家航空公司选错了航线,飞错了地方,那便是一把一把在烧钱。
例如,美国航空(AmericanAirlines)曾经运营“芝加哥=北京”航线,但最后不得不取消,因为每年这条航线造成的损失高达千万美元量级。
这好像有点让人想不明白,北京和芝加哥两座排名世界前十大的城市,其经济、人口的交流怎么会撑不起这一条航线呢?而且,飞“芝加哥=北京”航线的机型是美国航空能够找到的适用于此航线距离的最小机型了——波音。
尽管做足了省成本的工作,但这条航线还是在财务上失败得一塌糊涂,航线给航空公司带来的年收入,比预期设计的收入低了整整万美元。
航空公司选择合适的航线,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决不能简单直接选两座大城市就开始飞。有些专业人员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航线规划”工作中,工作做得好不好,将直接决定航空公司的盈亏,可谓手握航空公司的命脉和未来。
那么,世界级的大航空公司,都是怎么选择航线的呢?
美国三大航空的航线生存史
年,美国三大航空公司美国航空(AmericanAirlines)、达美航空(DeltaAirlines)、美联航(UnitedAirlines)开通了条新航线。
这条航线覆盖面和类型都特别广,短的有美国航空30分钟航程的“芝加哥=卡拉马祖”,长的有达美航空横跨太平洋的“洛杉矶=上海”航线。
截至年,这条航线有些还在,有些早已消失。
?达美航空70%的航线留存,取消的航线中较为知名的有“奥兰多=圣保罗”、“纽约=曼彻斯特”、“费城=伦敦”。
?美国航空76%的航线留存,取消了一些昂贵的亏钱航线,例如“达拉斯=基多”、“迈阿密=法兰克福”、“纽约=伯明翰”。
?美联航表现最好,85%的航线留了下来,取消的航线包括“休斯顿=皮奥里亚”、“纽瓦克=纽卡斯尔”、“华盛顿杜勒斯=莫林”、“丹佛=圣何塞”。
不过,航空公司航线规划的好坏不能单纯只看这些航线的“存活率”,有些航线“活”了下来,纯粹是因为航空公司乐意,能够忍受风险和损失,或者觉得未来这条航线有可能变好,那就可以再等等,不必把它们取消。
单从上文的“存活率”数字来看,美国三大航空里,好像是美联航表现最好。事实上,美联航不只是数字好看,还有其他航线规划方面的优势。
如果你想选择一架美国的航空公司,有不少航点仅有美联航一家可以到达,比如众多超长航线:墨尔本、塔希提岛、台北、成都、德里、孟买、那不勒斯、波尔图、斯德哥尔摩。
这些航线的客流量,有些只能支撑一家美国的航空公司运营,而美联航抢先一步占据了市场领地。
除了上述长途航线之外,美联航也是“直飞”界的佼佼者,一些直飞航线根本没有相应的竞争对手,比如“丹佛=东京”、“休斯顿=里约热内卢”、“华盛顿=苏黎世”、“芝加哥=爱丁堡”。面对来自中转航线的竞争,美联航的上述直飞航线其实存在潜在风险,但它们都“存活”了下来。可见美联航的航线规划工作做得是相当完善了。
两个基本问题
美联航抓得住大大小小的机会,而航线规划,最应该问的两个问题便是:
1.有多少人想飞到那里?
2.人们愿意花多少钱?
问出这两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回答这两个问题难上加难。所以嘛,航线规划是一门专业的工作,有专家操这个心。
客流量评估
对于第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想飞到某个地方,航空公司自己已经有不少数据了。例如,某航空公司有城市A到城市B的航点,它便拥有了很多城市B的客流数据,经过一番分析,发现城市C到城市B的航线有潜力,所以航空公司便新开了城市C到城市B的航点。
再拿美联航举个例子,年新开的航线中有一条是“丹佛=俄勒冈州西南地区机场”(Denver=SouthwestOregonRegionalAirport),彼时美联航已经有“旧金山=俄勒冈州西南地区机场”航线了。但美联航拥有的可不仅是这一条航线,还有从丹佛到旧金山中转,再到俄勒冈州西南地区机场的客流数据,这类中转旅客足够多了,何不干脆开一个直飞航线呢?于是一条新的航线就诞生了。从丹佛出发的旅客,再也不用像下图这样中转了。
丹佛和旧金山都是美联航的枢纽机场,不过有些航线只有丹佛有,旧金山没有,比如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苏福尔斯(SiouxFalls)、威奇塔(Wichita)。这三地位于丹佛的东北部,其居民也有去俄勒冈州西南地区机场的需求,而在之前他们只能先飞到丹佛,再飞到旧金山,中转两次才能到达目的地。“丹佛=俄勒冈州西南地区机场”航线开通后,这一旅程会变得轻松许多。
美联航毕竟是美国本土的大公司,对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也是意料中的事。但是,若把范围扩大点,在全球舞台上,它可就没这么多客流数据了。那么,国际长途航线的规划怎么办呢?
其实,还是有其他办法弄清楚哪些地方是旅客想去的,不过可能要花点钱。
这时候,旅游、机票网站就站出来了,像国外的网站Expedia、GoogleFlights、Skyscanner,国内的网站携程、航班管家等等都拥有巨大的用户数据。你每搜索一次两地航班的信息,数据就被记录一次。哪两座城市被搜索得次数最多,他们了如指掌,人们想从哪里去哪里就一清二楚了。
这些数据那是相当珍贵,可以卖给市场研究公司和航空公司。据以公开的数据显示,在Skyscanner上搜索“伯明翰-香港”的用户每年有19万个,搜索“德里-奥克兰”的有42万个,搜索“曼谷-巴塞罗那”的有万个,搜索“伦敦-印度科钦”的人数多达万。
看了这些数字,是不是哪里的市场潜力大一目了然呢?
这些需求是实打实的,也是航空公司的机会,谁先行动,谁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跑赢。人们在这些城市中来来往往各有各的办法,但如果某个航空公司率先开通直飞航线,那必将吸引一大批客流。
但是,理想很美好,许多这种大潜力的航线并没有开通,为什么呢?
收入评估
这不得不说到上文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人们愿意花多少钱?
根据我们平时的经验我们也大概知道,如果选择直飞航班,那比中转航班花的钱会多一点。有些人图个方便,愿意多花这个价,有些人就算睡机场也要选择便宜点的。这个多出的金额定多少合适,不知费了多少人的脑筋。
年,美联航开通了其最长的洲际航线——洛杉矶直飞新加坡。不仅如此,美联航还是唯一一家直飞两城的航空公司。航线开通的时候,大家可是信心满满,普遍看好。
但是,好景不长。
洛杉矶到新加坡的直飞航班,美联航只卖美元,而且是往返价。对于美联航来说,这个价格压得很低了,但是还是比不过其他航空公司更低的价格。开航一年后,这条航线不得不取消,项目宣布失败。
像这种理论上应该盈利不少,实际上却亏损的航线,还有很多。
比如上文提到的“芝加哥=北京”航线,美国航空在价格战中实在是比不过亚洲的航空公司(主要是中国的航空公司),导致一架架空飞机横跨太平洋来往中美之间。
因此,航空公司非常需要了解旅客愿意花多少钱,什么样的航线是最能赚钱的。
达美航空和美国航空为什么没有像美联航一样新增新加坡的航线呢?原因之一便是它们用这架飞机飞其他的航线,飞行距离短,成本低,赚的钱却没变少。
例如,美联航每天两班从旧金山到新加坡的航班,往返售价美元,飞行时间16个小时。
相比之下,从美国东岸华盛顿到伦敦的航班,往返售价也是美元,飞行时间只要6个小时。这两条航线相比,短的更赚钱。
所以,航空公司增加一条航线,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进来。
除了“你想飞哪”、“你愿意花多少钱”这两个问题,航线盈利与否,还有其他因素。
航线也看种族?
有些航线看起来飞得挺好,但换一家航空公司可能就成了失败的教材。
比如,从澳大利亚到中国大陆的航线主要有三条:Qantas的“悉尼=北京/上海”和Jetstar的“墨尔本=郑州”。但是从中国大陆到澳大利亚的航线,有43条由中国本土航空公司运营。结果呢,很明显,大批中国旅客更倾向于选择中国自家的航空公司,尤其是涉及语言不通的情况。
去澳大利亚的中国人,远比来中国的澳大利亚人多。因此,中国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空公司也比澳大利亚飞往中国的航司多。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票价,比如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因此中国的航空公司开出的机票价格也更具竞争力。但相比之下,航空公司选择航线时,乘客的国籍和旅程方向更应该考虑。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上面讲了这么多,说的都是航空公司怎么在航线规划的过程中“谋利”。不过有些时候,也会出现某条航线根本不赚钱,但航空公司非要让它开通的情况。
比如,为了打败竞争对手,牺牲一下自己。
年9月6日,冰岛廉价航空WowAir宣布开通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至美国达拉斯的航线。不到一周,冰岛航空这一大航空公司就宣布执飞同样的航线。又过了一个月,美国航空也宣布飞这一条航线。
这三家航空都在“抢飞”同一条航线,是想干什么呢?
达拉斯是美国航空重要枢纽,美国航空拥有绝大多数达拉斯机场的市场份额,当然不愿让生意被其他航空公司抢走。旅客要是选择WowAir或者冰岛航空飞到冰岛,进而飞到欧洲大陆,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尽管美国到冰岛旅游的人也不少,但是美国航空开通这条航线,怕是有别的心思——为了竞争,尽管短期可能会亏损,也要迎着头皮开通。如果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这条航线有以下不合常理之处:
?美国航空开通此航线的时间点恰好在其余两家航空公司开航后不久,这也太巧了。
?在美国航空开通“达拉斯=雷克雅未克”航线之前,美国还没有直飞冰岛的航班。为何第一条航线要从达拉斯出发呢,而不是人口密集的东北部地区?后者还离冰岛更近呢。而现在,来自纽约、波士顿、费城等等地区的旅客如果想乘坐美国航空的飞机去冰岛,还要专门绕个远路,先去达拉斯。
?美国航空连接欧洲旅游休闲地的跨大西洋航班枢纽主要是费城,为何去冰岛不选从费城出发?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开通达拉斯到冰岛的航线,就是想在市场竞争中打败WowAir和冰岛航空。
结果如何呢?成功了。
所以说啊,大公司财力雄厚,甚至能把别人抢先占据的领地又抢回来。“三足鼎立”的局面没持续多久,WowAir和冰岛航空就取消了“达拉斯=雷克雅未克”航线。美国航空成了连接这两座城市的唯一一个航空公司。
像这样性质的航线肯定不止一条,当你开通它的时候,可能并非经济上的最优方案,但是长远考虑,它可以把你的竞争对手逼出市场。像美国航空所做的那样,原本搭乘WowAir和冰岛航空的乘客,现在只能选择美国航空了。
如果客流、经济、市场竞争等等各个方面都考虑清楚了,航空公司是不是就可以马上开通航线了呢?当然不是。
新旧飞机
还有个很基础的限制因素——有飞机吗?
开通一条新的航线,意味着至少需要一架飞机。这架飞机可以来自取消的其他航线,也可以是新买来的。
例如,美联航“旧金山=塔希提岛”航线,客流量相对没那么大,用他们最小的长途飞机波音-8客机执飞就行。而美联航的波音-8客机正在执飞“旧金山=慕尼黑”航线,这条航线可是相当繁忙,甚至这架飞机都不够用了,更别说空出来给“旧金山=塔希提岛”航线了。
当然,解决这一问题,有钱就行。美联航向波音下了订单,这回订的是大一点的波音-9,用来执飞“旧金山=慕尼黑”航线。到时候,波音-8就可以离开慕尼黑,去塔希提岛了。
摸着石头过河
除了这些,航空公司还需要停机位、时刻,国际航班还要考虑政府批准的航权等等,有很多限制性的体制因素打乱航空公司的商业计划,这一块就比较无聊了,但却是不得不考虑的一方面。本文就不展开讨论了。
航空公司送一架飞机上天,可能要花好几年的时间研究航线规划。尽管努力做到面面俱到,考虑种种因素,现实总有意外情况,比如,谁能预料到年席卷全球的疫情呢?
不管前期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一条航线到底能不能生存下去,只有真正运营了才知道。航线飞起来了,航空公司便可以评估它的表现,说白了,赚得足够多,就留,赚得太少甚至亏损,就弃。
在民航业这个经济状况特别复杂的行业,航空公司一轮又一轮不知疲倦地计划、开航、评估,无限循环,不过是为了一步步实验,找到真正能带来好效益的航线。
而作为普通民众,选择心仪的航空公司,买一张机票,便是最好的支持。
图片来源:Wendover
上一篇:IATA客舱装货安全指引
推荐阅读:伦敦希斯罗机场的商业之道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t/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