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3日
第18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纳米比亚赛区决赛
在首都温得和克纳米比亚大学落幕
本次比赛由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主办,纳米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承办
特邀嘉宾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政务参赞杨军先生、纳米比亚大学副校长EllenNamhila博士、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政治处主任陆海蓉女士、纳米比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JairosKangira博士、纳米比亚国际关系与合作部双边关系司副司长与纳米比亚留中同学会会长RodnySikopo先生、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纳米比亚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兵先生和中国驻纳米比亚医疗队代表蔡小英女士。
特邀评委由左至右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纳米比亚分公司庄永胜先生、中国驻纳米比亚使馆政治处郭俊辰先生、纳米比亚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科学技术系系主任CheikhyoussefAhmad博士、纳米比亚大学理学院生物科学系高级讲师NailokePaulineKadhila博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纳米比亚国家办公室项目经济分析官员刘延莉女士。
参赛选手
来自纳米比亚大学孔子学院主校区和各教学点的10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
上图由左往右亦凡简单珺瑶梦瑶海伦
上图由左往右倪卉志泽艾乐艾瑞王歌娜
今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主题为“天下一家”,比赛分为演讲、知识问答和才艺表演三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纳米比亚的青年人,学生们在演讲中表达自己对现代社会、人类处境的思考与呐喊,提出一些迫切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让人深思。
如果两块相同的金属在太空接触,他们会永远连在一起,这个神奇的现象叫做冷焊。因为原子们不知道它们来自两块金属。孩子们也一样,他们可以和任何人交朋友,除非有人告诉他们,不然他们不知道彼此有什么不同。
......
人不是天生带有偏见的,旧的狭隘的思维方式需要改变,这样,我们才能团结成一个快乐家庭。
纳米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梦瑶我们都流着红色的血液,不同的肤色也不能阻止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望,人们的内心都渴望爱和归属感,我们应该团结,不管是黑人、白人、亚洲人还是拉丁美洲人,首先,我们都是人类。
纳米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珺瑶学生们的才艺表演
除了让人动容的演讲,学生们的才艺也不容小觑。歌曲演唱中,有通俗流行的《我们不一样》,也有传统小调《探清水河》;有学生朗诵柔情似水的《再别康桥》,也有慷慨激昂的《将进酒》;随着中国传统乐曲的背景音乐响起,一头是身穿旗袍饶有身段的扇子舞,一头是铿锵有力的功夫,另一头却是将功夫融入进去的现代舞;最后乐器方面,有学生自弹自唱原创歌曲,也有学生演奏民族乐器葫芦丝,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余音缭绕到云外。
学生们多才多艺,老师们也不遗余力去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在课堂以外,日复一日地给学生纠正发音,排练乐曲,在这里也感谢这些负责任的老师们。
除了咱们学生的精彩表演,还有纳大合唱团的优美歌声助阵。还记得在去年纳米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成立5周年的庆典上,纳大合唱团惊艳出场,技惊四座。随后他们更是前往中国北京,带去了多场纳米比亚本土音乐的演出。
比赛结束后,中纳嘉宾给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和奖品,来自纳米比亚大学位于该国北部的波汉巴校区(HifekunyePohambaCampus)的大四学生海伦获得了代表纳米比亚赴中国“汉语桥”总决赛的参赛选手资格,而来自纳大主校区的艾乐获得了“汉语桥”总决赛的观摩选手资格,艾乐此前已经认真学习了三年汉语,这次也算是对她努力学习的回报了。
其中杨军参赞为获得冠军的选手颁奖,并鼓励纳米比亚青年学子积极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成为中纳传统友好关系的继承者和桥梁。
比赛结束后,纳米比亚国际关系与合作部双边关系司副司长与纳米比亚留中同学会会长罗德尼先生(RodnySikopo)用中英文分别致辞,鼓励学生学习汉语,并分享自己在华留学经验。最后现场所有嘉宾评委和参赛选手上台合影,本次比赛落下帷幕。
第18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纳米比亚赛区冠军海伦
嘉宾与参赛选手合影
在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的正确领导和全力支持下,在孔子学院院长和全体师生的共同不懈努力下,年,纳大孔院学员人数再创新高,第一个学期已达到余人,新增鲸湾,斯瓦科普蒙德,首都纳米比亚人民小学和温得和克职业培训中心四个教学点,教学区域不断延伸,覆盖首都,北部,及西部沿海城市,教学对象呈现出多龄化,多职业,多人群的新特点。
将来的汉语桥比赛,队伍也必将更加壮大,会有越来越多的纳米学生学习中文,并通过中文这一桥梁,沟通中纳友谊,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往后会有相关视频文字详细报道学生的精彩表现
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t/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