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地及时间
非洲三四百万年前
过程
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
主要动力
劳动在古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形成标志
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也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主要人种
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
差异原因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原始社会情况
原始
社会
母系氏族
1、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2、农业和采集业为主,妇女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
父系氏族
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2、农业、畜牧业、手工业进步,商品生产出现3、男子占据主导地位
日本的封建化:大化改新
文明初现
公元前1世纪
统一
公元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改革时间
公元7世纪中期
学习榜样
中国唐朝
改革内容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意义
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
1、国家不统一,部落间相互仇杀2、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的入侵
领导人
穆罕默德
经过
1、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2、公元年(伊斯兰教元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3、公元年,兵临麦加城,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 4、公元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重要动力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大河流域文明古国
古国名(今国名)
河流
文明初现
统一时间
文明成果
(或代表制度)
古埃及(埃及)
尼罗河
公元前年
公元前
金字塔
古巴比伦(伊拉克)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印度)
印度河
公元前年
种姓制度
附:《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P11)
目的
地位(作用)
《汉谟拉比法典》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世界现存的古代 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种姓制度
维护高等级的特殊地位
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印度社会发展不利
西方文明之源(海洋文明)
西
方
文
明
古
希
腊
雅典
1、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发展达到全盛(扩大公民权利等措施)
补充:希腊文明最早出现在公元前年(也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斯巴达
1、崇尚武力,施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犹如一座大军营。
古
罗
马
公元前8世纪:建城→公元前年:成立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成为罗马帝国→公元年:帝国分裂
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皇帝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战争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希波战争
前5世纪
早期——中期
希腊获胜
东西方文明各自独立发展
亚历山大
东征
前4世纪后期
攻入埃及,灭波斯,达到印度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罗马帝国扩张
前27年——公元2世纪
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1、充满暴力与灾难
2、罗马文化传播到被征服区
补充:对战争的评价
破坏性: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建设性:有利于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交流
中古欧洲社会
政治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P31)
实行有条件分封,欧洲封建等级制发展起来
表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教会
罗马教廷至高无上
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表现: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
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城市
1、10世纪时,西欧城市发展起来
2、市民阶级形成,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拜占廷
帝国
1、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2、15世纪时为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补充:与西罗马帝国灭亡相距一千年
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通道
丝绸之路,连接欧亚非三洲
使者
阿拉伯人
阿拉伯数字
印度人发明,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马可·波罗来华
1、年沿丝绸之路出发,年到达元朝的首都2、受到元世祖赏识,留在朝廷任职3、17年后从海路回国,口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古代的科技与思想
文字
文字
使用者
年代
象形文字
埃及人
公元前年左右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
与象形文字同时
补充:腓尼基文→希腊文→拉丁文→欧洲字母(P50)
宗教
名称
时间
创始人
地区
佛教
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古代印度
基督教
1世纪
耶稣
巴勒斯坦
伊斯兰教
7世纪
穆罕默德
阿拉伯
科学家
代表人物
国别
成就(地位)
阿基米德
古希腊
杠杆定律浮力定律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文学戏剧
作品
作者
价值
《荷马史诗》
荷马
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俄底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
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天方夜谭》
阿拉伯人
研究阿拉伯社会的重要资料
建筑
名称
建筑类型及地位
麦加大清真寺
伊斯兰教 大圣寺
巴黎圣母院
巴黎最古老的、 的天主教堂
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近代史部分)新人教版
文艺复兴简表
时间
背景
地区
中心思潮
实质
代表人物
作用
14世纪前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兴起
意大利(最早),随后扩展到欧洲
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个性,追求现世生活中的幸福
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但丁《神曲》
达芬奇《蒙娜丽莎》、《 的晚餐》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新航路简表
原因
客观条件
主要经过
影响
1、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与扩大
2、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向往
1、指南针的应用
2、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
3、航海技术的进步
航海家
事迹
支持国家
1、从欧洲到美洲、亚洲等地的交通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迪亚士
绕过非洲最南端,进入印度洋
葡萄牙
达·伽马
到达印度,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葡萄牙
哥伦布
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
西班牙
麦哲伦
完成了 次环球航行
西班牙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表
时间
原因
领导阶级
主要经过
结果
意义
年—年
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1、导火索:苏格兰人民起义2、标志:年新议会召开3、年纳西比战役击溃王党军4、年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5、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6、年封建王朝复辟
7、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3、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简表
时 间
--年
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殖民主义者压迫、剥削北美人民。
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任务
(1)脱离英国而独立(2)发展北美的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代表人物:华盛顿
革命主力
农民、工人、手工业者和黑人
经 过
(1)爆发标志:来克星顿之战(年)(2)建军:华盛顿成为大陆军总司令(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年7月4日)(4)转折:萨拉托加战役(年)(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年)(6)结果: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年)
历史意义
(1)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2)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3)对欧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拿破仑帝国简表
背景
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政局动荡,资产阶级希望稳定统治秩序
时间
年——年
措施
1、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颁布《法典》
2、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军队,扩**国疆域,控制欧洲很多地区
战争性质
1、革命性: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侵略性: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法国大革命简表
时间
年——年
原因
法国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
经过
1、爆发标志: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监狱2、颁布《人权宣言》
3、年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 共和国,处死国王4、高潮: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恐怖政策5、结束: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被推上断头台
历史意义
1、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2、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3、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年前后
最早国家
英国
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序幕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重要发明
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其它发明
汽船:富尔顿(美国)火车机车:史蒂芬孙(英国)
新生产组织
工厂制(从手工工场过渡到工厂)
完成
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完成标志)
影响
1、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2、逐步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鸦片战争为例)
性质
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一场社会革命
构建文化的圣殿
1.17-18世纪,出现了许多 的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他们的理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启蒙时代”,把他们倡导的思想称为“理性主义”。启蒙运动是一场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他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教会。19.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的核心是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创造性地建立完整的力学物理体系,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2.列夫·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称为“心理描写大师”,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著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3.凡·高,荷兰的伟大画家。《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
启蒙运动是一场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4.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发展和创造了奏鸣——交响乐的结构形式。作品:《英雄交响曲》(描写拿破仑的英雄业绩)、《命运交响曲》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下)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年11月7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布了《土地法》,建立了世界上 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年3月迁都莫斯科。经过-年的国内战争,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政权。
俄国十月革命是 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 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是现代史的开端。
3.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年底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当时加入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年至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其弊端有: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骑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品种少、质量差;第三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4.年,巴黎和会召开,27国参加,美、英、法主宰了会议。年6月,通过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做出了规定),并与奥、匈、土、保签订了和约,从而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一直被英法控制,年解散。
—年,美、英、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这两次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 从美国开始,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对付经济危机,采取新政,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其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新政(评价):让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但新政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7.德国希特勒组织了纳粹党,年上台,它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屠杀犹太人。日本在年建立军部法西斯,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策源地形成。意大利则早在年就由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年德、意、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年9月1日——年9月2日)
8.年,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慕尼黑签约,把捷克苏台德区划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它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绥靖政策实质是西方国家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企图把战争引向苏联,以牺牲弱国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它产生了恶劣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一步扩大。
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年6月22日,德军偷袭苏联;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7--.2,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取得胜利,成为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艾森豪威尔统领下,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年9月,意大利停战,向同盟国投降,标志着轴心国开始瓦解
年2月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消灭德国法西斯,并分区占领德国;苏联在欧洲战场结束三个月内对日参战;组建联合国。4月苏军攻克柏林,年5月8日德军投降,二战在欧洲结束。年9月2日,日本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性质:二战前期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侵略战争,后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成为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争取民族独立与主权的正义战争。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的工业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3)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美国经济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美国的援助,发挥本国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优势,采用 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到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随着各国联系的加强,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成立“欧洲共同体”组织,年发展成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 的经济体。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扶持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 、越南战争);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80年代中期后日本又推行“科技立国”政策,同时谋求政治大国,引起亚洲邻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t/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