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温得和克 >> 城市交通 >> 正文 >> 正文

纳米比亚为头非洲象招标

来源:温得和克 时间:2021/3/23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0831/4688851.html

纳米比亚环境、林业与旅游部(MEFT)于年12月2日在国营日报《新时代》刊登招标书,为头非洲象寻找竞标者。

MEFT是纳米比亚国有动物的监护部门,其中包括对野生大象的监护。由于干旱、大象数量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严重人象冲突,MEFT已确信有必要对一些大象种群进行调控。另外一个原因是,原本每年都会有欧美猎人到纳米比亚付费狩猎几十头非洲象,然而因为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国际旅行受到严重影响。

此次计划控制的头大象被按照象群所处位置分为了四个批次。其中两个批次为30头,均需要控制1-2个整象群和4头公象(Omatjete地区和Grootfontein-Tsumkwe地区),另外两个批次分别需要控制2-4个整象群,以及7-8头公象,批次数量分别为50头(Kamanjab商业农场)和60头(Grootfontein-Kavango养牛场)。

纳米比亚非洲象保护成绩斐然,其境内非洲象数量从年的头增长到年的头。24年的时间跨度,约为非洲象一个世代,在栖息地条件完全不构成瓶颈、种群年龄结构性别比均处于理想状态、无人为猎捕的情况下,非洲象数量理论上可以增长约6倍。现实情况下,一个世代能增长4倍是发展情况相当好的象群。然而,考虑到纳米比亚全境大部分属于干旱的卡拉哈里地貌,并不是非洲象会优先选择的栖息地,一个世代能增长3倍多,是非常惊人的增速。

因此,尽管在非洲一些国家,非洲象生存状况确实堪忧,甚至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但纳米比亚象群是持续增长的,主要面临了局部过剩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南部非洲多个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会带来两个可能的后果,如果象群活动受到限制,则象群将持续使自身所处栖息地进一步遭到破坏,最终引发种群崩溃的后果;如果象群活动不受限制,则象群将向外扩散寻找食物,进入农牧区域觅食,导致严重的人象冲突。因此,纳米比亚政府选择了出售一些大象,一方面保护栖息地、一方面缓解人象冲突,同时可以获得一些保护资金。

此次招标明确列出了对于投标者的大量条件,包括雇佣注册动物经销商来实施猎捕和转运、具有可以隔离检疫大象的场地、具有最终妥善安置大象的场地、承担猎捕后发生的所有风险等,其中最为苛刻的,是要求投标者对整批次投标,从而确保象群社会结构不会受到干扰。

这些条件,加上无底价暗标的招标模式,均明白无误说明,纳米比亚已认为这头象是当地环境不可承受之重,是负资产,甚至都不愿意再花费精力和资金去承担猎捕工作,只要投标者愿意遵守法律法规、自行组织并承担猎捕费用和运输费用、办齐相关手续,至于价格方面,投标者自己看着给就行了。

另外,如果这些大象将用于出口,招标书还需要投标者证明,进口国愿意接受这批象进口,并且符合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检验检疫规定。其中涉及了复杂的CITES规则,包括对于“适宜和可接受目的地”的理解和执行。

上表可见,“适宜和可接受目的地”定义早期的两个版本较为温和,而经过年第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修改后,形成了一个很令人困惑的局面,附录II非洲象活体的出口管制条件比附录I非洲象活体出口条件更为严格,直接影响到了CITES正文所设定的分级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详见:激辩活象贸易

CITESCoP18),由于“适宜和可接受目的地”决议还出现在附录II象群(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贸易管制条件的注释中,对此,纳米比亚等国对附录中的此项决议编号更新提出了保留,(详见:各国对CITES第18次缔约方大会附录修订结果提出保留),不接受“适宜和可接受目的地”决议由Conf11.20(RevCoP17)更新为Conf11.20(RevCoP18)。

此次招标书潜在的投标者不会太多。先看非洲境内,纳米比亚境内如果有地方能承载这些大象,MEFT直接做境内种群疏散转移措施就可以,那也就不会有这次招标了,上文已说,南部非洲周边国家大多也面临同样的局部过剩问题,需要思考的是种群控制、而不是种群复壮。非洲其他地区,虽然认为适宜和可接受的目的地是非洲自然栖息地和历史分布区,但如果需要承担猎捕和运输成本的情况下,恐怕也不会真的愿意来这么做,尤其是新冠疫情对野生动物观光旅游业带来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再看非洲以外,在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富裕国家的野生动物园,可能有购买意向,来扩充其境内现有非洲象圈养种群的基因多样性,但考虑到整批猎捕和运输的难度,可能会把需求转向已经在圈养设施中的非洲象个体。

全世界为数众多的以保护非洲象为口号的非政府组织,是否会利用这次机会真正行动一次,从靠非洲象募集来的巨额资源取出一部分来,向纳米比亚购买这批大象,并捐赠到非洲象局部濒危或灭绝的地方,以复壮和重新建立野外种群?非洲象局部过剩与局部濒危的局面并存,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已经二十多年了。非政府组织依靠信息不对称获取资源,利益决定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二十多年都没有想到去做的事情,这次恐怕也不会做。二十多年来,在舆论持续引导下,以象牙为目标的盗猎这一仅在局部较为严重的问题,被描绘为全局问题,死死掩盖了局部过剩与局部濒危共存这一真相。基于未准确描述的问题,解决方案也不太可能真的奔向解决问题而去。

综上,纳米比亚为头非洲象招标,很可能如之前提出保留一样,是一种态度的宣示,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口国,而不是纳米比亚这个出口国,也许是时候思考以下基本问题:

1、以物种长期存续为目标,来自分布国政府和人民的声音和解决方案是否应该得到尊重与优先支持?

2、以避免过度国际贸易导致物种灭绝为目标的机制,为何会反而实质阻碍了局部过剩种群调控?

3、以应对复杂局面而著称的精细化管理和适应性管理措施,为何在非洲象这一毋庸置疑的全球旗舰物种保护上迟迟无法实现?

卡拉哈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t/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