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建设动工。现场是一片荒漠戈壁,只有几间集装箱临时搭建的办公室。刘洋是这片荒漠中最早的“拓荒者”之一。
初到纳米比亚的刘洋就遇到了几大挑战:专业经验不足、英语沟通不畅、外方同事不信任。
为了快速适应环境,刘洋从最基础的可研文件翻译工作开始,逐步参与工艺计算、运行风险分析、设计文件审查。同时,他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强化英语能力。经过长期专业积累和现场工作磨砺,他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工程师。
年底,纳米比亚湖山铀矿进入投产前最关键的调试准备期。刘洋主动加入任务最重的调试团队,负责矿浆区的设计变更和生产调试工作。此后一年,刘洋参与全厂超过10起重大设计变更,主导完成了逆流洗涤工序(CDD)的溢流槽改造、旁路管线改造、卸料斗改造等关键改造项目,完成65个子系统、台设备的调试工作。
调试后期,刘洋与其他5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现场突击队,每天食宿均在矿山现场,以便随时协调处理突发事件,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5小时。
经过刘洋和团队的不懈努力,纳米比亚湖山项目终于在年12月30日成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从矿建到投产仅历时3年零8个月。
国际化运营的“排头兵”湖山实验室承担着地质、采矿维修、水冶、环境等多个部门的生产控制、条件监控、质量控制等任务,可谓是纳米比亚湖山铀矿的“眼睛”。年是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从建设期到运营期的转折之年,在这个关键时刻,湖山实验室主管突然离职。刘洋临危受命,担起实验室经理一职。而此时湖山实验室中9名分析工程师、62名操作工、2名承包商人员,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和技能水平均不相同。如何快速凝聚队伍、提高生产水平?刘洋主动谋划、积极开展大量准备工作,总结出“重点监控”“专人负责”“稳定队伍”“技能提升”和“沟通协调”等管理要点,在每个班组内培育了至少一名技术骨干,实验室的分析质量和速度得到了明显提升。技术攻关的“急先锋”年初,刘洋结束了6年的外派生活,回到铀业公司北京总部,担任斯科公司计划工程部高级工程师兼北京团队负责人。此时,纳米比亚湖山铀矿磨机可动率低一直制约着生产提升,其中最常见问题就是振动筛故障。刘洋协调国内外十多位专家开展了两次专题研讨,到紫金铜矿、乌山矿等矿山调研取经,考察了五家振动筛厂家和设计院。经过前后方团队的反复论证和选型试验,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于年上半年完成新型筛板更换,大大提升了振动筛的可动率,实现了“小技改、大作用”。低品位矿石的回收率高低,是决定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胜负手”。在湖山低品位铀矿石大型堆浸试验研究中,刘洋担任项目总协调负责人,协调国内外多个合作单位和专家团队分析问题,修改试验方案,并克服了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推进现场试验。年10月,堆浸试验顺利通过验收。这就是刘洋,一名普通的中广核员工。九年来,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推荐阅读▼“犇”跑者胡浙麟
闯、创、干!他扎根核电32年不停歇
-01-27
“犇”跑者苏前华
敢闯敢试,勇攀自主创新的科研高峰
-02-07
“犇”跑者周仁华
“严慎细实”铸就“设备卫士”
-02-23
“犇”跑者张春雷|像养“孩子”一样做科研做产品
-03-03
“犇”跑者曹文飞
“我要为脱贫事业站好岗!”
-03-14
“犇”跑者陈自强
实干是梦想最好的担当
-04-06
“犇”跑者李国强
以奋斗的姿态搏出星辰大海
-04-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t/7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