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的信
尊敬的各位读者:
这篇非洲电讯和各位读者简要介绍毛里求斯、肯尼亚、赞比亚、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工业园区的发展实践。
非洲工业园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塞内加尔、埃及和毛里求斯最早开始在境内设立出口加工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突尼斯、摩洛哥、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肯尼亚、纳米比亚、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和南非等国也相继建设了各类工业园。大部分非洲国家工业园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正式运作。由于非洲早期的工业园规模非常小,与现代工业园在建设、运营和服务理念上也有很大不同。
21世纪以来,非洲国家开始推动工业园的建设,希望将其作为国家工业化起飞的引擎。为了促进工业园的发展,一些非洲国家陆续颁布专项法案。年,坦桑尼亚颁布《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经济特区法》;年,肯尼亚颁布了《济特区法案》;埃及在年和年特区法基础上,于年专门为苏伊士运河地区制定了《特区投资法》;津巴布韦则分别在年和年颁布了《经济特区法案》和《本土化和经济赋权法案》。非洲国家还陆续出台不同优惠政策鼓励工业园的发展。例如,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家对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区给予入园企业关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年前后,非洲国家自建或与其他国家共建的各类工业园区数量已经达到多个。
毛里求斯毛里求斯是距离非洲大陆0多公里以外的岛国,由毛里求斯岛、罗德里格岛、阿拉莱加群岛等属岛组成,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本岛面积平方公里),人口约万。毛里求斯曾是荷兰、法国、英国的殖民地,年宣布独立。独立之初的毛里求斯经济结构单一,甘蔗种植和蔗糖出口是其支柱产业。毛里求斯独立之初曾实施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之后转变发展政策,开始了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相结合的外向型发展战略。20世纪70年代,毛里求斯政府颁布了《出口加工区法》,次年开始创办出口加工区,以各种优厚条件招商引资。年以后,毛里求斯政府官员赴欧洲、美国、南非、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学习工业园经验,将出口加工区的产业定位于服装和纺织业。到20世纪80年代末,毛里求斯的出口加工区已拥有家企业,雇工9万多人,园区已经成为毛里求斯主要出口创汇来源。根据非洲发展银行的统计,毛里求斯的纺织业在高峰时期,曾是全球第二大编织纺织品生产基地、第三大纯纱制品出口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毛里求斯政府决心改变出口加工过于依赖纺织服装业的格局,鼓励园区企业发展多种产业。到21世纪初,毛里求斯的出口加工区就业人数超20万,出口收入占国民收入的60%以上。毛里求斯的工业园是较为成功的非洲工业园案例,世界银行的研究认为其成功经验是工业园区与国家经济政策框架相“融合”的结果。
图一:毛里求斯工业园的制衣厂
尼日利亚尼日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广泛参与各园区建设经营,以土地或资金等形式入股。年,尼日利亚开始建设第一个自贸区——卡拉巴尔自贸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尼日利亚已有37个各类经贸合作区(包括工业城、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保税区、物流园区、科技园、旅游度假中心等各种形式的园区)。上述园区分布在25个不同的州或联邦首都地区,其中有14个在运营园区(包括莱基自贸区和奥贡广东自贸区),8个已建成待运营园区和15个在建园区。据尼日利亚出口加工区管理局统计数据,尼日利亚园区已入园企业总共近家,总投资规模近亿美元。尼日利亚的园区根据资源禀赋,投资重点不同,涉及制造业、仓储物流、食品加工、油气化工、地产开发、休闲购物等行业。
图二: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
赞比亚赞比亚政府鼓励开发多功能经济区,认为其在减贫、提高商业竞争力、刺激工业增长等方面能发挥重大作用。赞比亚的多功能经济区集合了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园区的概念。目前赞比亚发展成型的多功能经济区有六个:谦比希、卢萨卡东、卢萨卡南、卢姆瓦纳、恩多拉(撒哈拉以南非洲宝石交易所)和Roma园区。中国有色集团投资建设的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一区两园”(位于赞比亚铜带省卡鲁鲁西市的谦比希园区和卢萨卡国际机场附近的卢萨卡园区)。谦比希园区重点产业为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链。卢萨卡园区重点产业是商贸、物流、加工、房地产等产业,并计划发展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功能的现代空港产业园区。年赞比亚公布的第七个五年计划,要求其每个省份至少有一个多功能经济区。年11月,中国江西赞比亚工业园揭牌。在年和年的政府预算报告中,赞比亚政府均强调要新建KafueIronandSteel,Kalumbila和Chembe等多个多功能经济区。由此可见赞比亚政府力推工业发展的决心。
图三: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
肯尼亚肯尼亚是东非地区工业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发展工业园最早的非洲国家之一。年,肯尼亚政府通过了出口加工区计划,并出台“出口加工区法案”(《肯尼亚法典》第章)。年12月,肯尼亚正式实施《经济特区法案》(THESPECIALECONOMICZONESACT)。根据该法案,将成立专门的经济特区管理局(SEZA),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帮助在经济特区投资的企业处理所有非SEZA直接负责的许可、批文等事宜,协调与政府或私营部门的相关事项。截至年,肯尼亚先后建立了72个出口加工区(EPZ),大部分为私营性质。其中最具规模的是阿斯河(AthiRiver)出口加工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肯尼亚政府计划在纳瓦沙、蒙巴萨、马查科斯打造共计占地约36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以促进制造业发展。
图四:肯尼亚阿斯河出口加工区
坦桑尼亚坦桑尼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其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和进口替代型轻工业为主,主要有纺织、食品加工、皮革、制鞋、轧钢和农具制造等。年,坦桑尼亚启动出口加工区建设,并先后出台了《出口加工区法》《出口加工区法修正案》《经济特区法》。坦桑尼亚的工业园主要有千禧商业园、哈发迪出口加工区、基松果出口加工区、卡玛尔工业园、全球工业园、T-Better工业园等。姆特瓦拉经济特区和基格玛经济特区是坦桑尼亚两个主要的经济特区,其中姆特瓦拉经济特区位于坦桑尼亚南部姆特瓦拉省,规划面积26.5平方公里,连接莫桑比克、马拉维、赞比亚和民主刚果,油气、化肥、石化、水泥、煤铁加工、农产品加工是该特区的重点产业。基格玛经济特区位于坦桑尼亚西部,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商业、工业、旅游、仓储、酒店、银行、医院是该特区的发展重点。
图五:坦桑尼亚T-Better工业园的生产车间
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是在非洲国家中率先取得工业园区突破性发展的内陆农业国。埃塞是东非大国,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过亿。在埃塞还没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园之前,经济中农业占比过重,GDP易受气候(旱灾或水灾)影响而加大波动。面对其他非洲国家的竞争,埃塞执政者焦虑于如何能够承接新一轮的全球产能转移,快速推进国家工业化。他们看到亚洲成功地承接了欧美国家转移的制造业产能,并且抓住机会在工业化和制造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在过去十几年中,埃塞大批高级官员多次前往中国和“亚洲四小龙”地区考察学习,这些国家的工业园发展模式也逐步得到认可。在建设工业园区、承接全球产能转移、实现国家工业化等方面,埃塞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埃塞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农业基础可为工业发展提供一定支撑;水电资源丰富,有“东非水塔”之称;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等。凭借这些比较优势,埃塞吸引到了一批国际投资者。
年,阿瓦萨工业园开始建设,历时9个月建成,并且在开园之前厂房已被租赁一空。在此期间,埃塞又颁布了《增长与转型计划Ⅱ》(GTP-Ⅱ),提出了“打败贫穷、发展工业、实现经济转型”的国家战略,强调把以劳动密集和出口加工为特征的制造业,作为国家实现发展和转型的核心推动力量。包括阿瓦萨工业园在内,埃塞政府计划用五年时间投资建设14个国家级工业园,并倡导和鼓励国际、国内企业投资建设工业园。埃塞工业园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招商引资是非洲工业园区成功的关键因素。阿瓦萨工业园区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实现了对大型跨国企业的“产业链招商”。阿瓦萨工业园成功吸引了美国PVH集团(Philips-Van-Heusen),PVH集团则说服其产业链供应商集中搬迁。因此阿瓦萨工业园招商迅速完成,形成产业聚集,降低了园区企业的经营成本。PVH集团创建于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全球第二大服装集团,经营男装、女装、童装以及鞋类产品,年销售额达80亿美元以上。PVH旗下拥有CalvinKlein、TommyHilfiger、Izod、VanHeusen、Arrow等品牌。截至年3月底,阿瓦萨工业园累计实现出口创汇万美元;雇用当地员工人,其中女工人。
除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埃塞还推动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农业加工园。年初,非洲发展银行同埃塞签订了万美元赠款协议。这笔赠款将投入到综合农业加工产业园支持项目,主要用于阿姆哈拉州、奥罗米亚州、南方州及提格雷州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的发展。非洲发展银行对该项目的资金支持将持续增加至18.9亿美元,覆盖发展园区所需要的能源、交通、供水、卫生、农业、管理及基本服务领域。未来埃塞将重点加大有益于提升农业生产力和扩大制造业的投资,提高在工业园区、铁路和能源领域的投资回报,培育发展工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群,以工业园区发展推动埃塞工业化的发展。
图六:埃塞俄比亚阿瓦萨工业园
小结虽然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亚等少数非洲国家通过工业园推动了经济起飞,但是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不稳定的营商环境阻碍着工业化的发展,这也使得国际投资者信心大挫,撤资或者停工停产的现象并不罕见。加上基础设施落后、优惠政策执行力度弱和工人职业技能缺失等原因,非洲国家的工业化之路漫长且容易反复。然而,即便面临重重困境,非洲很多国家依然视工业园为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希望。非洲发展银行的《非洲经济展望》指出,即使在普遍较差的商业环境中,非洲的园区也可以建立集群并吸引外国投资,“这带来了技术、管理最佳实践、新知识、最先进的学习以及进入大型全球市场的途径”。这种实用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地方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外汇和财政收入增长,并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和培养工业工人,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备注
本文内容节选和改编自袁立、李其谚和王进杰撰写的《助力非洲工业化:中非合作工业园探索》一书,该书由中国商务出版社于年出版。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中心副秘书长:王进杰
年4月30日
14月16-20日,JosephOlivierMendo’o(门杜)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应全球化智库之邀赴贵阳考察并代表非洲青年领袖参加国际青年领袖对话。
24月20日,中心博士生、乍得同学托马、喀麦隆学生门杜和刘海方就乍得总统代比前线战斗中去世接受澎湃新闻的电话采访,相关新闻请见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t/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