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温得和克 >> 城市交通 >> 正文 >> 正文

狂野非洲六纳米比亚传奇

来源:温得和克 时间:2021/8/11
程少为中科白癜风医院出诊时间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921/8231870.html
年2月14日,我们起来的比较晚,早饭后9:00出发离开了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向着正北方向前进,2小时候后已经过了沿海沙漠地带,在一处村庄停下休息。这里是干旱荒漠地带,条件艰苦,从当地儿童的面貌状态就看得出来。截止年1月纳米比亚全国总人口万人。88%为黑人。奥万博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50%。其他主要民族有:卡万戈、达马拉、赫雷罗以及卡普里维、纳马、布什曼、雷霍伯特和茨瓦纳族。以拥有荷兰人、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或葡萄牙人血统为主的白人约占总人口的8%,这个比例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继南非以后第二大的白人比例。另外还有共占总人口约4%的“有色人”(Coloureds)和“巴斯特人”(Basters)。纳米比亚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阿非利卡语、德语和广雅语、纳马语及赫雷罗语。90%的居民信仰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中午11:30到达斯瓦科普蒙德东北方向的山地,处在大西洋沿海沙漠之外,号称MatterhornofNamibia的Spitzkoppe地区。岩石山峰海拔米,是纳米比亚标志性的风景之一,被称为非洲的马特洪峰。广阔荒野上突兀而起的是这样的裸露岩石山峰,有几个跟着当地导游去徒步了,我们大部分人则登上附近的月亮岩看看。光线很强但还是拍了些照片。在这石头山下吃午饭休息。

15-18世纪,荷兰葡萄牙英国等殖民者先后入侵纳米比亚。年被德国占领。年7月南非出兵占领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年12月17日,国际联盟“委托”南非统治该地。南非年吞并该地。年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成立,开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年联合国大会根据西南非洲人民的决定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年3月21日实现独立,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次日,中国与纳米比亚建交。

离开大石头山15:40到今天的住宿地BrandberyRestCamp,也算较早的一次。周围都是平原荒漠,没有什么风景。下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消暑纳凉,老外们纷纷跳进泳池里,我们还是老样子在服务中心上网休息。19:10的吃晚饭前后,日落时分的荒野到还是拍了几张照片。15日早饭后7:00出发,日出晨曦时看到不远处的纳米比亚最高峰布兰德山MtBrand,海拔米,山前也是一条长长的水汽飘带,整个画面非常好看。路边简陋房子的村庄停下来看看。向着北部腹地继续前进,纳米比亚这个国家真是一片干旱荒漠,绿色植被的生机太稀缺了。在这个身穿民族服装的妇人面前停车拍照。纳米比亚西部沿海一带为沙漠性平原,内陆全属高原、山地,一般海拔1,米以上。中部为中央高地,东部为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位于西部偏北的布兰德山海拔米,为全境最高点。南部的奥兰治河和北部的库内内河,分别为同南非和安哥拉的界河。上午10:30来到进公园前最后一个补给站Outjo镇。在这里我们采购了大量的物资食品和个人饮用水,接下来2天3夜就靠这些了。遇到一些同样来旅游的人,确实是个很重要的后勤保障地。街上遇到这个辛巴族红泥人妇女,总算拍到照片了。辛巴族人数不足两万,除了脱离了母系氏族,一切都保留着原始的生活形态。辛巴族人依旧停留在原始状态,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偏远地方,聚集在一个个孤立的小村落里,维持着年前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越过荒漠继续向北,植被逐渐多起来了。12:50来到树林茂密覆盖的EtoshaVillageCampsite入住,这是Etosha国家公园南大门外的一处营地。我俩这样的单独住房,离开大部队的帐篷营地也有好几百米。接下来的下午也只好待在营地里,服务中心上上网,但网速非常慢。营地四周都是不太高的树林灌丛,没有什么村庄人烟和公路。19:10吃晚饭,这样充裕时间的晚餐多半会丰富些,日落因为四周树木遮挡,根本没有好的视线。继续上网继续休息,房间里有空调,但非洲这里白天热后,晚上多半会凉快很多,室外乘凉正好。今天行程很放松,大把空余时间,来到非洲也有十来天了,夏季大热天,是应该适当轻松些才好。16日开始我们有2天多时间,在Etaosha国家公园里看野生动物Safari,这也是来到纳米比亚最重要的行程之一。南大门就在旁边很快进入里面。黑斑羚impala、角马wildebeest、南非直角大羚羊oryxgazella、黑背豺Black-backedjackal、斑马zebra。进入公园不久就来到Okaukuejo营地略事休息,里面游客和车辆不少,遇到中国人的几个小团队。上午外面转了4小时候8:30-12:20,看动物收获不多,又回到这里吃午饭休息。然后就守在营地里的这个水塘看动物。13:05-15:50,这长达2个多小时就待在水塘边了。主要是黑斑羚过来喝水,后来大象elephant也来了,这也给画面增添了更多的变化。这么大热天,四周无遮荫的水塘,食肉性动物多半在树荫下休息睡觉,就是捕猎主要也是晚上和清晨黄昏,水塘边此刻是看不到的。我守在水塘边,有围栏有遮阴,但还是热的,回车上补充一次饮用水。然后是16:00-18:10,下午晚些时候再次外出Safari,这回比上午看到了更多的野生动物。非洲鹰eagle、扭角林羚学名:Tragelaphusstrepsiceros等。在这个围栏设施处车停下来,经指点还用上了长焦镜头才发现,原来远处围墙顶端趴着一只花豹在睡觉。真佩服这些人视线会这么好,很远很远就能看到这个躺着不动豹子。黑斑羚在附近游荡也不怕,也知道花豹在睡觉没有危险。接下来看到野猪wildboar、长颈鹿giraffe。埃托沙国家公园(EtoshaNationalPark)由德国殖民者于年建立,最初面积,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由于政治变更,埃托沙国家公园现今的面积不及其最初的四分之一,是22,平方公里,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埃托沙(Etosha)在当地语言中意思是“白色干水之地”,其实就是个长公里,宽50公里,面积达平方公里的巨大的盐沼。埃托沙野生动物园地域辽阔,地势复杂,是许多珍禽奇兽的栖息之地。能看到狐獴juveniles也不错,他它可是打斗毒蛇的高手。同第一次来非洲单反相机坏了,只好用卡片机拍动物的尴尬相比,现在的长焦镜头终于大大派上用场了。这是埃托沙国家公园内休息营地之一Okaukuejo,上午先在这里短暂停留,中午和下午又在这里吃午饭和停留了好长时间。公园保护区很大但营地控制在少数的很少,就这么几个,这也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在营地这个大水塘边,看到成群的斑马过来饮水,这个画面不错机会难得,以前看到过类似场景图片,但现在自己可以拍下来了。这里属于干旱地区,斑马身上的条纹色彩,和东非草原上的同类还是略有区别的,黄锈色成分多。南非直角大羚羊长得非常漂亮,看起来也很强壮,适应干旱沙漠地带的环境,纳米比亚国徽图案上,就有二只直角大羚羊标识,可见在当地是多么的突出和具有标志性。这是南部非洲才有的,以前在东非没有见到过。

埃托沙公园里有一百一十多种哺乳动物,其中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有三百多种鸟类,三分之一为候鸟。公园的季节变化影响着野生动物的活动,形成有趣的动物迁徙链场面。当雨季到来,数以万计的斑马和角马从东北面的安多尼平原迁徙而至,长颈鹿和大象群也会跟随并形成长长的队列蹒跚前行。大群跳羚、非洲南部棕羚及白羚尾随。在浩浩荡荡的迁徙队伍后面是狮子、鬣狗、猎豹及野狗。当旱季到来时,盐沼变得干涸,动物又会再次迁徙,在盐湖表层留下无数脚印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因为地处干旱地区,每年降雨量有限,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公园内修建和维护数百个水塘或动物饮水点。

纳米比亚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主要矿藏有钻石、铀、铜、银等,其中,钻石生产驰名世界。采矿业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90%的矿产品用于出口,矿业所创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0%。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位居世界十大产鱼国之列,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其中90%供出口。纳米比亚政府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农牧业已成为该国支柱产业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纳米比亚畜牧业较发达,收入占农牧业总收入的88%。除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三大支柱产业外,纳米比亚旅游业发展迅速,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年,纳米比亚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纳米比亚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天为晴天,是撒哈拉以南最干旱的国家之一。年均降雨量为mm,年降雨量地区差别比较大,从沿海的不足50mm、中部地区的mm到东北部的mm不等,除最南部在冬季(6-9月)降雨外,全国70%的降雨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3月。因地势较高,气温略低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终年温和,昼夜温差较大。一年分四季:9月初春,12月入夏,3月秋来,6月冬至。内地夏季白天平均气温20-34°C,偏远的北部和南部地区气温经常高于40°C。内地冬季白天平均气温18-25°C,夜间气温经常低于0°C,并常有地雾。沿海地区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气温常年保持在15-25°C,夜间常有浓雾。我们是坐着自己的大卡车Safari看野生动物的,效率和效果当然比不上专门的越野车,有些地方开车进不去的。但能近距离看到黑背豺也挺好的,以前没有过。傍晚回到公园外附近的营地EtoshaVillageCampsite,洗澡休息后跑到营地外面,找到高处的地方爬上去拍日落,今天的晚霞非常漂亮,即使地面景物无法更好利用,这么好看的霞光也是极好的拍摄题材。一天下来看动物,晚饭胃口很好,期待明天有运气。17日5:30早起,拖着行李好长一段路去帐篷营地,今天晚上不住这里了。7:00出发进入埃托沙国家公园,开始第二天的野生动物行程。早晨一开始就来运气了,看到远远的犀牛rhinoceros,用长焦镜头拍摄,效果非常好晨光之中。这是自己第一次在非洲看到犀牛,而且拍摄效果很好,太开心了!犀牛现在数量少,非常珍贵。汤姆斯瞪羚ThomasGazelle是非洲分布很广泛的羚羊。纳米比亚旅游业较发达,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海滩、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区,其中北部的Etosha公园闻名世界。年,纳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纳发展旅游业条件优越,主要有地形地貌丰富多彩,生物多样化特点突出,注重生态保护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等。年共有万外国游客赴纳观光。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年,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旅游竞争指数中名列第三,仅位于毛里求斯和南非之后。纳米比亚的舞蹈的节奏强烈,它的动作特征,主要是强调了人体每个部位,如头、颈、肩、胸、腰、胯和四肢的表现力,其中最突出的是头部的甩动、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胯部的摆动和旋转。在赤道以南布须曼人居住区的岩洞上的壁画表明,早在6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了舞蹈。舞蹈动作并无严格的规定,只有比较统一的律动和节奏。舞蹈服饰十分简陋,舞者大多全身赤裸,仅在腰际系一遮体物。随着生产和文明的发展,贝壳、羽毛、上了颜色的种子、小珠子、各种金属制品、植物纤维的编织物以及各种兽皮都被精心地加工美化用作舞蹈装饰。埃托沙国家公园很大,开放的只是大盐沼南部的部分区域。因为我们是自己司机开着大卡车公园里转,肯定没有开着越野车的专职司机导游熟悉和容易发现动物。2月份在纳米比亚是雨季,如果旱季水源就更少了。西南非洲总体非常干旱,所以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们都不轻松,远没有在东非大草原的同类过的潇洒。鸵鸟ostrich还是适应这里环境的。纳米比亚虽然为中等收入国家,但贫富差距较大,失业率高达51.2%,基尼系数高达0.,是全球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占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富人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78.7%,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的赤贫人口收入仅占全国收入的1.4%。上午转了5个多小时后,12:30来到另外一个营地偏中部的Halali,休息吃午饭,光线比昨天同期还要强烈。烈日下和美国妹子merry一起走了好一段路,来到水塘边看动物13:00-14:45。看到的动物比昨天的Okauknejo营地更少了。主要是在这大水塘边休息。吃饭前还看到动物,吃饭后再来1个多小时就什么也没看到了。都躲在树荫下休息,只有我们这些人类还在等着看它们。15:00离开营地又到外面去找动物,水草丰美的地方总是有羚羊在啃食,转角牛羚topi。我们十几个人的团队,就自己一个是扛着大镜头单反相机在拍摄,希望抓住每一次机会。现在来到大盐沼边缘并且深入开进去,停车下来轻松一下,散散心。这个环境还是第一次进来,感受无边无际的盐壳连绵。团友们还是很开心的,又蹦又跳的,虽然强光灼热,四周白色,眼睛都受影响不易睁开。纳米比亚独立后建立普及教育制度,年实现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国拥有1所中小学校和特种学校。纳米比亚大学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建于年,有学生4多人;另有10多所中等技术学校和师范学校。近年来,纳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育拨款从2年的18亿纳元提高到年的.5亿纳元,占预算总额的24%。初等教育入学率达93.6%,高中入学率为49.5%,高等教育普及率为24%。纳全国识字率从独立时不到75%上升至90%。纳还分别与南非、德国、中国等签署了联合研究和科技合作文件,但教育事业发展仍面临辍学率和不及格率过高、教室严重缺乏和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等挑战。这次在纳米比亚旅行没有机会去首都温得和克windhoek,它海拔米,位于整个纳米比亚的中心位置,人口31万,四分之一是欧洲人后裔(年统计)。市内有行政机关大楼、国家博物馆、中等学校和非洲奥古斯丁高等中学。温得和克附近的卡图拉和科马斯达尔是非洲人聚居的城镇。地处干旱地区,由于周围有丘陵环绕,减弱了干风侵袭,年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7℃,常年气候宜人。再次看到树林里隐约的犀牛。来到一处场地,看见剩余的长颈鹿皮囊,据说是上午被狮子捕获吃掉的,而狮群就在林子里,我们等了好一会没见出来。在一处营地附近的水塘,一些斑马在游荡,已近黄昏了。今天住在东部的营地Namutoni是18:40。洗澡休息然后到营地边的水塘,没有动物过来。20:30才吃上晚饭。不是说黑夜里动物会出来吗,晚上又跑了这么远去水塘边蹲守,依然没有结果,只好回去休息。18日早晨就从公园东门出去离开了公园,沿路短暂看了这些水塘和动物。其实根据今天的行程安排,至少上午这半天是可以继续在公园里寻找野生动物的。有点让人遗憾。

今天的住宿目的地是北部较大的城市Grootfontein,车子开到城边让我们去超市休息购物是10:30。但修车超过了原来的预计时间,5个小时后的15:40才修好车回来,期间我们只好在KFC吃点东西。其实超市离住宿营地并不远。16:35来到郊外营地Roy`srestcamp,独立的小木屋模样不错。上网、洗澡、洗衣服,19:00吃上晚饭,昨天晚上在公园里住宿没有网络,现在补发许多照片。这里四周都是树林,视线狭窄受阻,日落时分也没有拍摄到什么。今天时间没有什么收获,浪费在等修车的路上。

19日早晨比较轻松,饭后7:50出发往东北方向。在10:20左右来到纳米比亚北部,和安哥拉Angoia交界的边境小镇Rundu地区。大卡车还是要去修理,我们则在镇外围转转看看。这么偏僻的小地方,居然还有家中国人开的超市,进去后聊天知道是福建人。他们乡里村里很多人在非洲开店做生意,南部非洲每个国家都有。国内小商品货物先海运到南非的开普敦,然后分船运到纳米比亚的WalvisBay港,再陆路车运过来。他儿子国内大学毕业后又回到非洲,继续和父母一起做生意。中国人真是勤劳。11:00再次出发离开Runda,现在是向东前进进入了著名的卡普里维地带CapriviStrip。这是纳米比亚东北部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域,北面是安哥拉Angoia和赞比亚Zambia,南面是博茨瓦纳Botswana,最西面到达赞比西河Zambeziriver,外表像一个从纳米比亚本土伸向东北方向的细细飘带,东西长公里,南北宽30-公里。没有在这里行驶多久,就岔路口转而南下,14:00到达和博茨瓦纳交界的Kavangoriver河边,入住Rainbowriverlodge。不久吃上午饭。现在就在纳米比亚待上最后一天了,算起来在Namibia境内住了11个晚上,是这次非洲行程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除了首都温得和克,大部分主要的地方都算去过了明天一早将进入博茨瓦纳。下午的时间在酒吧里休息上网,这条大河是奥卡万戈三角洲水源的一部分,四周环境不错植被茂盛,但河里有鳄鱼不能游泳。现在是雨季水量充沛,今天卡万戈河日落很美。

纳米比亚是这次非洲行程中,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除了首都温得和克,主要的地方都算到过了,总体印象非常好,认为是非洲最值得去的国家之一,大力推荐。

一个旅行者的独白:七分旅行二分摄影一分吃喝玩乐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t/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