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与古希腊罗马无关,而是一段我必须记录,也渴望分享的经历。
photo:LiuJie
去纳米比亚旅行,是一个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完全不符合摩羯座的处事原则。人可能都会在某一个时刻,有一种要逃离周遭一切,投入无限未知的冲动。所以,便是这冲动,让我选择了这个一如其本来的名字——“西南非洲”所描述的,位于南非西部的国家。
非洲,我无疑是最陌生的,唯一去过的是位于地中海南岸,深受法国影响的阿拉伯国家摩洛哥。而那里,除了从大陆板块来说,位于非洲境内,其他的就再也看不出一丁点“非洲”了。所以,我不了解,甚至不认识非洲。
以为除了法国,不会再对任何一个国家产生无原则的好感,纳米比亚彻底颠覆了我的骄傲。网上连篇累牍的风土地理知识帖,我知道,作为地理白痴,无论怎样都不会比他们讲得更好。而我可以分享的,除了车轮滚过的道路,头发中残留的沙土,眼前晃过的一幕幕,便只有内心久久不能散去的温度。
干燥的亚热带稀疏草原、外红内黄的沙丘、泛着惨白颜色的盐碱地,不知缘由的神秘“仙女圈”,以及大西洋公里的漫长海岸线。纳米比亚因沙海相连而闻名于世。来到这里,才发现,这只是无数对以最和谐的方式共处着的矛盾之一。
远看会以为那是几台老吊车
死亡谷中盐碱地上死而不腐的树木
这里70%的领土保留着原始的色彩,不时可见“XXXisonyourownrisk”,直到今天,年德国人WillemChristoffelvanColler建的Solitaire(见下图),依旧是从首都温得和克到45号沙丘,再到鲸湾的广袤区域中,唯一集加油、餐饮为一体的休息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无一不风尘仆仆。大家点头问好,擦肩而过,便又奔赴各自的目的地,一种身处龙门客栈的苍凉感油然而生;
因线条美丽而著称的45号沙丘
Solitaire的小卖部,半个世纪没有变化过
来到海滨城市鲸湾、斯瓦科普蒙德却如同突然置身沙漠中欧陆幻影,在这儿讲讲法语、德语毫无违和感;而回到首都,国家博物馆中大幅革命题材作品和朝鲜公司铸造的总统塑像,则似乎宣示着这个国家胸膛内跳动的,竟是颗红色心脏。
斯瓦科普蒙德火车站改建的酒店
也许气候不如肯尼亚舒适,但纳米比亚却拥有非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那些可爱的跳羚,矫捷和纯净,像极了《茜茜公主》第一部中,Sissi收养的小鹿萨比尔……还记得,第一天看到一头在远处游弋,我兴奋得,仿佛错过它就再没机会。到后来,成群的跳羚从身边奔过,我的视线去早已穿过羚群,寻找的那或许远随其后的狮子。
埃托沙野生动物园中跳羚随处可见
可以容纳四五百只鸟儿栖息的巨型鸟窝,这样的鸟窝在纳米很多,但如此巨大的确实很震撼
在鲸湾,我们的双体船离开海湾前往大西洋,这风我很熟悉,透着倔强的凛冽。眩晕恶心还是如期而至,眼前摆着刚刚打捞的新鲜生蚝,也完全不敢伸手,只能就着海风灌下两杯“咖啡”压惊(实际是一种当地红酒,被船员们戏称为“咖啡”)。
海豚在船舷两侧伴游,越来越多,不时跃出水面,可我并不觉得他们在向人类刻意示好,而只是单纯享受着这种速度竞技的快感;船缓下来,自以为是的皮毛海狮便爬上来,黑亮的毛因为沾了水变得一绺一绺,油光水滑。看着它左右摇摆着艰难前行,无比心疼那海陆两用的后腿/尾巴,要承受着怎样的重量;
回眸一笑百媚生
人家小时候也是很萌的
当非洲大白鹈鹕(Pelican)突然从天而降,站在距我半米处,无论是它那像黄色皮口袋一样的大长嘴,还是展开超过两米的翅膀都会让我下定决心,宁可被走兽拥抱,也不要被飞禽亲吻。船上的非洲小哥似乎与鹈鹕们很熟络,他的哨音和手中的鱼也将海鸥吸引过来。这个时候,拼的是速度,嘴大可未必就能占到甜头。
作为旁观者,我彻底被这种眼神交流迷住了
来纳米比亚前,很多朋友惊讶我为何选择这个小众的旅游目的地。我统一作答,“看星星”。他们却更不解,“猩猩哪儿没有呀?!”,于是……沉默。
作为全球五个黄金级黑暗天空保护区之一,Sossusvlei(意为:无路可走的山谷)红沙漠中的纳米布兰德保护区(NamibRand)常年干旱,大西洋的水汽无法到达,植被贫乏(只有长颈鹿最爱的刺槐和一些矮小的灌木),大气透明度高。
“仙女圈”:草呈圆形排列生长,形成一个个独立的闭环。普遍分布于安哥拉到纳米比亚再到南非北部的狭长地带。这些圈平均寿命约为24年,至今无法解释其成因。大自然总会用自己的方式令人产生敬畏
黑暗天空保护区由多个私人领地合并而成,光污染被控制在最低,从而成为世界最佳观星地。2万公顷土地上只有一个可以容纳20人居住的旅店Wolwedans,尽管地处沙漠腹地,却优雅得令人窒息。我们有幸成为这里一晚的主人。黑夜降临,篝火燃尽,没有脚下微弱的太阳能照明,你就有可能一脚踏空,继而迷失沙漠,浪漫、刺激已不足以形容。
可爱精致的太阳能照明灯,在走廊上,每隔一两米就有一个
为“星星”而来的我怎能浪费这样的夜晚,放弃大床,在屋外的躺椅上度过了“星为被,沙为席”的一夜。银河触手可及。我不再怀疑古人无聊而编造出星座间的神化故事。因为此刻,他们就这么三五成群的,自然而然连接在一起,并不需要太多想象力,便幻化成一个个形象。
photo:LiuJie
在星幕下迷迷糊糊睡去,直到天边的光晕逐渐逼退了眨眼的星星。沙漠中的日出比海边或者山上要难产得多,千呼万唤始出来。喝着咖啡迎接第一缕朝阳的小情调,也因此必须加些内心戏、蒙太奇才可以勉强过关。
纳米比亚的野性,不是人迹罕至的蛮荒,在每个小细节中,你都会被长远考量的智慧和因地制宜的小心思戳中。从温得和克到红沙漠,再到埃托沙自然保护区,内陆地区的任何一个酒店/营地,床头、盥洗室都会发现一张提示卡片:“我们竭诚为您提供最好的居住保障,但请您始终记得,这个地区年降水不足6mm,水是一种珍贵的资源”。这种警示如同一个梦魇,在纳米的每一天,每当我看到自来水在流,心都会跟着颤。
当然,这绝非危言耸听,在原住民辛巴族的部落,人们从不洗澡,女子不着寸缕,身上、头发上敷满的红泥,这层保护使她们的皮肤避免受到烈日和蚊虫的损伤。每天她们会用2个小时,通过熏香去除体味和帮助排汗,促进体内循环。孩子从小就明白水的稀缺,他们对我手中大半瓶矿泉水的热切让人揪心。对他们来说,水和棒棒糖同样诱人。
在城市中,垃圾箱并不多见,但都是垃圾分类清清楚楚,道路干净整洁。相反,在横梗沙漠的公路旁,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垃圾箱突兀地出现。我想,不知道这些垃圾箱到底服务了多少人,但至少它们使沙漠不被路人的垃圾污染成为可能。
在纳米比亚,有太多时候,你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庆幸此刻身处这可以忘记人类是星球主导的净土,一个原始与文明结合得最接近于完美的伊甸园。
这世界,不美好的地方那么多,但也有些地方,此生必须要去,哪怕它注定只能成为一段回忆。
Photo:LiuJie
小荣宝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ls/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