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温得和克 >> 城市历史 >> 正文 >> 正文

雍鸣斋奔跑吧,不羁的马儿

来源:温得和克 时间:2021/5/5
每一段情感、每一个故事都终将会消磨为一抹尘埃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可以不称之为马鬃吗?

可以说成是马的长发吗?

马的如瀑的长发,其实是马的另一性别,或曰精神的性别。马的长发里,写满了高贵、纯洁和坚韧!

当马府首时,马的长发常覆盖了它的颈和一侧的脸。在这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我最喜欢看、最令我心醉的一个画面便是马轻甩长发的情景:打开,然后遮盖;遮盖,然后又打开……

因为马的那一袭长发,我爱上了尘世的颜色:赤色,棕色,粟色!

——李平

奔跑吧,不羁的马儿!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外公

我喜欢马。

喜欢马的气势:“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喜欢马的形态:风驰电掣、蹑景追飞;豪气发西山,雄风擅东国;嘶从风处断,骨住水中寒;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古今中外,人对马素来竭诚赞美,布封写马的名篇,看得我落泪;《马语者》更把人与马的沟通,写成了至高无上的赞美诗。

△驿道汗马,换妃子笑靥如花;岭南荔枝,新鲜在帝王家;夕阳下,云鬓如霞,佳人与谁并驾;长安街头,遗落那枚簪花。

马的代名词就是奔驰和骁勇。

唐代诗人韦应物有一首“调笑”词写道:“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固然词所反映的是西汉时期汉人与匈奴在焉之山地区相争的历史,词中的主要意象也只是一匹迷路的马,但是,我们并没有从这匹马的身上看到绝望。

你看,在广袤的焉之山下,衰草连天的草原上,游荡着一匹落群的马。一轮昏淡的夕阳即将沉入远方的山窝,这匹马无心啃草,它很焦躁的一会儿刨刨沙,一会儿刨刨雪,它还不停的东转转西兜兜,时而下意识的昂首嘶鸣一声。这是一匹不能安于寂寞的马,不能接受命运被闲置了的马。这其实是一个渴望上战场拼杀的战士的形象。作者通过这首词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独立的、非常有风度的、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厚重的史书,载不下红尘落寞的牵挂。铁蹄“哒哒”,洛阳牡丹,一朝开尽富贵花。图腾的龙马。你可还记得右军的书法?日暮乡关,何处是家?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初读这句唐诗时,我首先感受到的倒不是新科进士的得意心情,而是他所骑的那匹马的得意状态。那匹枣红马高昂着的头颅随着撒欢的四腿前后俯仰,它无视街道两边围观的人们,它还不时的往后扭头嘶鸣一声,向人们炫耀它的风度。虽然以后再读这句诗时,我感受到了士子充溢整个心房的、荡漾全身的骄傲,感受到了他因为骄傲而产生的风采,我甚至非常非常羡慕这位成功的读书人,但是,我始终不能把这位读书人的风度跟那匹马分开,可以说,是马使读书人的风度翩翩起来。

△马,一种勤勤恳恳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像马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做像马一样的默默无闻,忠厚善良的人。

俄罗斯总统普京原本不爱马,有一次,某国总统送给他一匹枣红色的小马驹,他根本就没当回事,把它寄养在莫斯科的一家马场里,不久就忘了这件事。然而,有一天,普京到一家大型公司视察,正好碰见公司总裁的夫人练习骑马,夫人驭马而行的优雅姿态立刻打动了普京,他当场跨上了马背,从此就爱马如命了。一个半老徐娘能够打动帅气而位高的普京,并不是因为她那犹存的一点徐娘之美,而是马使她仪态万千了。

因此,“灯下看美人,马上看壮士”,“美女伴英雄,英雄配好马”,无论是武夫、文人还是女人,一旦骑在马上,原本没有风度的变得有风度了,原本有风度的就更加有风度了。可见,马并不仅仅是人的附庸,它本身就是人的风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风度揉进了人的美丽风景之中。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

拥有一匹马的梦想,始于我的少年时代,属于周游天下建功立业的初衷。

年幼时,我对《西游记》里的白龙马倾心。通体雪白,没有一丝杂毛,像披了一身银丝。它走在各种崎岖小路上,温顺且乖巧。我第一次读到它,便沦陷进去了。自此,便对这种生物深深的迷恋。

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和外公躺在竹席上。外公告诉我说,古时候的马,威风凛凛,特别是上战场的马,它们一跑起来,如风,如电!鬃毛在风的欢呼中跳跃,强健的身体没有一点赘肉,每一个动作都像是最完美的舞蹈。那些将军骑在马上,身姿挺拔如苍松,气质刚健似骄阳,如天上的战神一样。

△在草原上生活的马群,它们在物质上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满足,而精神,早已在它们不懈的劳动中体现出来了。它们豪壮,开放,有不顾一切的勇气,也有坚强不屈的性格,这便足以造就了它们自由而辉煌的一生。

再后来,在古城武冈颇负盛名的非遗文化传承的带头人、影响了我一生的外公走了。我也离开了家乡开始求学求职并浪迹天涯,马和我亲爱的扎纸匠外公,就永远镂刻在了我灵魂深处。

我真正想拥有一匹马的念头,始于二十年前。那时候刚好脱贫,基本解决了我的温饱。

而对于一个生活于ニ十ー世纪之初,信息化时代的人来说,拥有一匹马的遐想,无异于白日做梦或轻狂之举,滑稽且奢侈,甚至有些不可思议。你可以拥有一台顶配的宝马车却不可拥有一匹马,尤其是对蛰居于拥挤的深圳大都市之人而言。

△马群渐渐地在视野中消失,远望这一群活生生的烈马,它们刚刚那雄健的风姿又在心灵中舞动着,它们那气魄雄浑的嘶鸣似乎又在耳边回响,震撼着我的心。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富有气概的马,它们是自然的,原始的,丝毫不经人工雕琢的,实实在在的马,它们不必听从于人类的驱使,不必去讨人类的欢心,它们大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草原上尽情地挥洒,因为草原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马乃天之骄子,驰骋于大野,听命于天庭。马是自然之中的灵长之物,是离我们最近的神。

马昼夜疾行,马的蹄音落满寒霜。当它扬鬃嘶鸣,雷电所携帯的致命火焰倾巢翻滚,牵动了骑手从心灵涌出的辽阔原野,使白昼无日,黑夜无月。在狂奔中,马与骑手交换身体,而万物则从马腹下消逝,成为冥冥中的狂想。

△善良、忠诚、坚强、豪爽、友好……所有的词语都不能完全概括马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当于马的精神,人们才永远将它铭记在心中,神圣而又庄严。

盛唐之时国势隆兴,皇家贵族养马之风盛行。据传宫廷马厩中最多时存马40余万匹,其间以从西域大宛来的马最为有名。于是出现许多赞颂和记录名马的传神写照。

韩干就是活跃于中唐之际以画马著称于世的画家。

我在北京一个著名的收藏家的收藏馆里有幸欣赏过他数幅作品,其所画之马皆肥体壮,俊逸常。其中有一幅名叫《照夜白图》的,其马奋蹄扬鬓,咴咴长嘶,绝俗出尘,俨然神物。

另一幅是我在个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到的《牧马图》,画面上一骑白马的牧马官与边上的一黑马并缓行,两匹马于静程之中显示看内在的力量,牧马者虬時轮巾,神态自若,右手挽住绳,腰间插着马鞭,与那骏马极其相配。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稍晚一些的北宋时期的白描画家李公麟,也是画马高手。他很小的时候曾去江西鄱阳湖附近观察野马,后又在河南开封皇家马厩的“骐骥院”仔细研究过一些诸如“好头赤”、“锦膊聪”、“满川花”等有名的御马。他流传下来的《五马图》线条洗练、流畅,所画之马神采矍奕,近于我们当今的审美习惯,形象逼真,用笔写意飘逸,呼之欲出。

△我喜欢马,那是因为马儿拥有坚定顽强的品质,有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甘当坐骑的奉献精神,有敢爱敢恨的性格。它忠实于主人,忠实于朋友,更有敢于撂蹶子,勇于进取的精神!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不管是"玉骢"还是"紫骝",不管是"赤兔"还是"汗血",马离不了劳役和征战,不管有重挽、轻挽或骑乘之分,马和闲适无缘。

悲壮永远是马的宿命。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的征战,就有多少匹义马牺牲的故事:"喷日嘶风红叱拨,目似火齐汗似血"、"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马即使受了伤,主人无救于它,却总是一刀或一枪结果它的生命。每每在影视片中看到马在临终前那大大的眼睛中含着的这滴泪,直教人泪目心碎。马的优秀品质自此也便全部跃然纸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马的品质一般是生来就有的。这些品质主要有三个:鲜艳夺目的颜色、蓄势待发的力量和自如奔放的奔跑姿态。白马如雪,黑马如炭,红马如枣,每一种颜色的马给人的感受固然不同但都是震撼的。剽悍的身体、矫健的四腿和时刻准备甩起来的尾巴,使人感觉到它有无穷的力量等待释放。

而马一旦奔跑起来,远看翩翩而来,近看呼啸而过,那有节奏的蹄声像一首战歌敲打在人们的心上。

△这匹高头大马,浑身的每个部分都搭配得那么得当,每块肌肉都显示出力量,让人一看就觉得那么柔和,那么健美!

“马的消逝由来已久,高蹈者无迹可寻”。马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从乡村、草原到战场,“马穿过人体使之成为乌云。风暴刮起一些屋顶作为马的碎片。"仿佛一种器皿,一支离弦之箭,一首唱过即忘的歌……

马的眼睛里,永远有一种哀仿的隐忍的神情,永远有一种让人激奋的冲动,永远有泪水代替大地与奔驰的泪水。

“它的双眼白光一闪,像手指一弹。那孔更是令人畏惧。”“黑夜的窟窿也比它四脚明亮,它无法与黑暗融为一体”

△我喜欢凝视马的眼神,因为只有在最平静祥和的眼中才能读懂它的心灵,读懂它的思想!

“是什么能让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马群那宽阔起伏的肺活量?连火车司机都免去了征尘之苦——那抛尸沙场的枯骨再也不用马革裹还,再也不是马鬃一样的风,马肺一样的月亮和擂鼓一般的马蹄”?马与骑手分离,人类无法理解大地。

这是冷兵器时代的风景。

对于那些马背上的民族来讲,亦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

马并非如布罗茨基所说的那样:"来到我们之间寻找骑手",也并非如刘禹锡写的那样:“马思边草挙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马,像思想者那样把头垂下来,把手搁在心口上,面对普天之下所有的亡魂,将马骨里的汗与铁、铁与沙、沙与血逐渐聚拢,又逐渐平息,如同冷却下来的火焰退往呼吸的深处孤独和忧伤的深处。

马在浪漫主义艺术家的手里变成一件古代精美的艺术品,变成罕见的《马踏飞》的回音,变作相马师的样品,变成墓穴深处不见天日的一件挽车的出土文物。

它身体上的锈斑宛若它的无言——时间的无言。它既是石俑、铜俑、木俑和陶俑,也是观赏家眼中大量的厚积的灰尘。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不是吗?

“马行十步九回头"。

这是元代高朋的唱词。当月亮高悬,幻为明镜,当马头下垂,化为落日,当更多的朝代成为马骨,更多的寂静,成为群马焚的渴望,谁能使马重新现身?

今天,马术还在,但是人们早已不再骑马了,早已不再通过马来炫耀和强化自己的风度了。我早在十五年前就把原本想去内蒙草原买一匹宝马的钱,换成了一辆顶配的宝马轿车。

虽然我的宝马轿车在平坦无垠的黑色路面上风驰电掣,但是,除了能感到一丝暴发户特有的沾沾自喜之外,根本感觉不到还有什么动人魂魄的风采。

是的,就算将来拥有了宝马、款的宝马轿车,也根本不能与宝马相提并论,这不仅仅是因为轿车无生命而马却有三分龙性的缘故,更因为马与它的骑乘者以心有灵犀的方式相互提升了风度!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虽然,马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远了,但我还常在梦中与马对话。以梦为马,让我和马一直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共鸣!

我相信自已依然是那个骑着马的少年,依然是那个义无反顾在追寻自在也在追逐生活的少年。

就在这个多事之秋,我有时梦见自己是一头行走的马,一头东张西望的马,一头俯首饮水的马;有时又梦见自己骑在颠簸的马背上,看云做梦,狂放的饮酒,狂放的大笑。一切都是新的,连同一幕又一幕裹着勃勃生机的风景!

△马儿们高扬着骄傲的头颅,抖动着优美的鬃毛,合着这宏大的旋律,在海一样宽阔的草原上翱翔。大地在摇动,时空的概念在消失,这奔腾的马群简直就是一部历史的缩影,一个悲壮巍峨的造型。

以梦为马。

我要去广袤的大草原寻觅我梦中的那匹白马,我要亲手抚顺马的鬃毛,和它融为一道矫健的风。

以梦为马。

我要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像几千只乌鸦惊叫刺破黎明,在矢志不渝的理想主义旗帜下如璀璨烟火腾空而起。

△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我要策马狂奔,依据记忆寻找亲切的痕迹,把我东迁西徙、南征北战几十年积攒下来的追逐的故事,赠予我最尊敬的外公。

那么,尽情奔跑吧,不羁的马儿!

▲文内图片均选自作者即将出版的新著《以梦为马》

???

-THEEND-

往期文章

纵使相逢应不识

会上瘾的马拉松

心之所向素履而往

书房是灵魂的归宿让灵魂在那片热土出窍——行摄非洲之纳米比亚人不彪悍枉一生——行摄非洲之坦桑尼亚美女加咖啡——行摄非洲之埃塞俄比亚雷鸣声声云雾濛濛——行摄非洲之赞比亚伊甸园里聆听天籁之音——行摄非洲之博茨瓦纳举世无双的岩石教堂群——行摄非洲之埃塞俄比亚(下)悲壮的天国之渡———行摄非洲之肯尼亚人生第一次打“铁”湖南理雍环保垃圾分类先行官

※雍鸣斋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ls/6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