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温得和克 >> 城市历史 >> 正文 >> 正文

转发开拓非洲要合规,几个误区需澄清

来源:温得和克 时间:2021/7/2

转载自年4月18日《环球时报》第14版

作者赵岭

  近日,我国的非洲研究领域发生一件大事,就是中国非洲研究院于4月9日在京成立。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并指出:“新形势下,中非深化传统友谊,密切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不仅造福中非人民,而且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回顾中非关系几十年的发展,其中既凝聚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和历届政府的心血关怀,也饱含着所有从事对非工作人员数十年的倾力付出。而如今,来自各行各业、数百万计的在非洲开拓、打拼的同胞,更日益成为新时代深化中非经贸合作,密切人文交流的主力军。

事实上,富饶而又新兴的非洲大陆,一直是中资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过去近二十年来,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对非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投资存量从年的不足5亿美元增至年的超过亿美元。

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无疑是后来者。中国企业在开拓非洲过程中,更多的是凭借灵敏的嗅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摸着石头过河”、敢拼敢闯的韧劲。一位有着资深非洲工作经历的人士说过,“到非洲投资建厂,西方人可能要先花上一大笔钱,用好几年的时间,拿出厚厚一沓可行性分析报告,再和非洲国家商谈具体项目。而中国企业很可能就三五个人,其中可能只有一个会外语,飞到这个国家直接就开干。至于当地什么风险和条条框框,边干边看”。

的确,与西方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投资合作方式确实有其高效性,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打开市场。如今,中资项目已在非洲大陆遍地开花,涉及各个领域,不少企业和同胞也在中非合作的大潮中收获了成功。

历史跨入新世纪后,非洲的发展形势和营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更好地合法合规融入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在非企业无法回避的课题。其实,非洲5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很多中国企业和民众往往对此了解有限。当中国特色遇到非洲特色,难免出现各种水土不服。要想在非洲“淘金”,需要首先澄清一些先入为主的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非洲国家法制不健全,不需要讲法律

与发达国家相比,很多非洲国家法治环境确实有待改善,但要是在非洲就可以“无法无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非洲大多数国家都基本采用了欧美国家的法律体系,虽各有不同,但大多较为齐全,而且也在随着国家发展不断完善。像南非、卢旺达、纳米比亚、毛里求斯等投资热国,在劳工、环保、移民、税收等方面有着全面而又详细,甚至十分繁琐的法律规定,外资企业稍有不慎就会涉嫌违法。

中资企业要想进入这些国家,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驻在国法律,聘用当地律师机构进行合作,依法依规经营,始终注意行为的合法性,不然很容易遇到麻烦。去年,一家中资安保公司在肯尼亚计划开设分公司,在尚未办妥手续的情况下即被发现有违规行为,包括持旅游签证入境经营、运载军警物品等,结果公司全部员工被当地警方以“危害国家安全罪”为由抓扣,并被当地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很多非洲国家的法治问题并不是“无法可依”,而是具体执法层面的能力不足,于是往往会让外国人对非洲的法治环境缺乏客观判断,容易产生误解。

误区之二,就是以为凡事可以混水摸鱼,民不举官不究,出了事很容易用钱来摆平

过去,少数企业和个人企图靠着“破财消灾”解决问题,给中国人的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不少非洲国家致力提升政府治理,不断加大整顿力度,打击不法行为。一些同胞往往对此估计不足,还以为可以搞暗箱操作,结果碰得头破血流。安哥拉、赞比亚等国执法部门搜查非法签证人员时,不少中国人“落网”,与一些中国企业和人员自身存在问题不无关系。今年2月,被控走私2吨左右的象牙、外号“象牙女王”的中国女商人杨凤兰近日被坦桑尼亚法院判处15年监禁,更是引发媒体广泛   总之,非洲有机遇,投资有风险,事业要进取,经营需谨慎。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主旨讲话中指出:“非洲发展不可限量,非洲未来充满希望,中非友好合作前景广阔,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大有可为!”相信只要广大中资企业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着眼长远,依法合规,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在中非合作大潮中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ID:ls

领事直通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ls/7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