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〇七五年的一个春天,在阿巴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城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大事--古老、华丽的哈里发(国家元首)宫殿里,有一位维吾尔学者向哈里发献赠了一部用阿拉伯文写成的巨著,即《突厥语词典》当哈里发吾布利哈斯木.那卜杜拉·穆克苔迪比阿木若拉以惊奇敬仰的心情接受这个礼物的同时,这件大事轰动了整个巴格达城。这位学者就是十一世纪初出生在喀什噶尔乌帕乡阿孜克村的侯赛音之子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他虽然逝世于十一世纪八十年代,但是九百多年来,他的大名却以那本巨著-《突厥语词典》而著名于世界举世公认他是古代伟大的语言学家。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生活在喀喇汗王朝时代。人所共知,回鹘人和某些突厥语部落从公元年起,先是在原本属于回鹘汗国西部版图的伊犁、七河、楚河地区,以后又在西至布哈拉、南至和田、北至伊塞克湖.东至库车的广大疆域上建立了一个汗国政权,这个政权被称作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最初以巴拉萨衮城,后于公元年始以喀什噶尔城为王都。据我国史料记载,建立喀喇汗王朝政权的人被称作“葱岭西回鹘”。
在喀喇汗王朝时代,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喀什噶尔、巴拉萨衮、法拉甫、察赤(塔什干)、萨玛尔罕、布哈拉等大城市更加繁荣,成为著名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由于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的干线从喀喇汗王朝境内通过,这里也成为当时中西贸易的重要枢纽。随着经济的繁荣,科学和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公元十世纪中叶,在喀喇汗王朝皈依伊斯兰教之后,为深入研究由阿拉伯伊斯兰哈里发帝国诸多民族的学者共同创造的学术成果,提供了可能性。在喀什噶尔设立了著称于伊斯兰世界的经学院,如“萨吉那经学院”。在这些高等学府中培养出大批学者。在汗朝的东部,尚未接受伊斯兰教的佛教徒回鹘人(高昌回鹘人),从吐火罗语、梵语和汉语翻译了佛经、哲学和文学典籍,发展了独特的宗教性的、闻名于世的文学作品。尽管在宗教上存在着差别,然而,高昌汗国的回鹘人和喀喇汗王朝的回鹘人之间仍旧存在着同一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十至十一世纪时,维吾尔族文化史上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新时代的文化(直至十三世纪),在当时曾超越西方文化。正是在这一时期,在回鹘人和其他突厥语民族中出现了一批学者、文学家、诗人和翻译家以及一批杰出的著作。《突厥语词典》和《福乐智慧》,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遗憾的是,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亲手书就的《突厥语词典》,至今尚未发现。目前所知的抄本在土耳其觅得。它是在《突厥语词典》写成两百年后,由一位大马士革人从原手稿转抄而成的。从年起,土耳其人按照这一抄本首次出版了《突厥语词典》的全文,引起了学术界极大兴趣。目前,这部著作已有土耳其文、乌兹别克文,维吾尔文的全译本,俄文、匈牙利文、德文以及其它文字的节译本问世,形成了专门的“词典学”。
作者编撰此书的目的是:显示突厥语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这一语言的主人们当时在文化上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在精神财富的建树上也有非凡的成就;同时,也是为了在阿拉伯语和突厥语“犹如赛场上的两匹马似地”竞相疾走的情况下,证明突厥语比之于阿拉伯语毫不逊色。由于当时某些政治和经济原因,为便于阿拉伯人同突厥语诸部族的接近并学习他们的语言,作者才用阿拉伯语写就了此书。
其实,此书不仅仅是为阿拉伯人学习突厥语而编订的一般对照辞书,它还是通过丰富的语言材料介绍突厥语诸部族的经济、文化生活,包括学术、艺术领域中的成果、政令的实施措施、哲学和道德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等的完整的百科全书。作者在这部著作里,详细介绍了历史上的突厥语部落,为研究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阐述了他们生息之地的地理状况;列举了包括反映突厥语部落古代战争的长诗节选和以爱情、劳动、狩猎为内容的古代歌谣在内的二百余节文学片断和二百多条谚语、格言等。甚至关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医药学、城市建筑、政权等级、官名职号、军事制度、战争和战术问题、历法、天象学以及古代回鹘人和其它突厥部落的日常生活、消费品、饮食、衣着等等,也都提供了详细的资料。特别是在比较语言学方面,除了就阿拉伯语同突厥语做了对比研究之外,还扼要易懂地阐述了回鹘语和其它突厥语的语音和语法规则。据历史记载,作者把自己生平的大部分时间用在社会和语言调查,最后于公元-年间,才完成了这部著作。
总之,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以他的这部著作为祖国文化宝库做出了极为可贵的贡献,作者及其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ji/1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