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当妈妈久了,几乎都快忘了,曾经的我也想仗剑走天涯。现在,看着孩子蹒跚走路到牙牙学语,心里是踏实的幸福,但停下来的时候,终会觉得心里空着一块地方。
也许孩子长大了,我会把心里深埋的都找回来。可是,菲妈觉得,既然要找回来,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呢?所以,妈妈力量营会邀请妈妈、未来的妈妈来分享女性成长路上的故事,只要出发,就没有远方,妈妈力量营助力女性与孩子共同成长。
”本文作者:丢丢,走过非洲,因突围而绽放的人生,留守女孩,一路向北。11岁之前,父母外出务工,我跟着外婆外公在四川省苍溪县的偏远小山村生活;
12岁跟随父母到县城摆地摊;
13-24岁,初中高中大学是典型努力的“学渣”;
24-28岁,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独自踏上非洲工程公司驻外四年负责项目涉外事务;
28岁辞职回成都,7个月全职备考川大MBA,圆梦四川大学,年进入区块链行业某公司。
111年"留守儿童"生活
小时候,我记得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广元市苍溪县白山乡车子村三组,我们村很落后也很穷,我们家也过得非常穷苦潦倒。
爸妈结婚的时候,除了两间瓦房,什么都没有,我出生的时候家里五块钱都拿不出来,为了生活,爸妈选择把我寄放到外婆家后去温州打工,这一去就是9年,期间,偶尔回家一次。
因此,我童年和少年时候的记忆,大部分都是和外公外婆表弟相处的情景。我记得,小时候,外婆家从公社独立出来修筑自家的瓦房时的场景,记得队里点炮开山修筑公路,按照每户人口分配修筑长度记录公分,我和外婆做好饭送给村里修公路的村民。
记得和外婆去村里礼堂开大会,记得和外公一起抓斑鸠抓野兔,外公翻修瓦房屋顶,我们在瓦房上一片一片把瓦递给他;记得和外公外婆一起去村里看坝坝电影,最深刻的是牛郎和织女;还记得很多很多和外公外婆相处的场景。
唯独记不得和爸妈相处的片段。
212岁来到父母身边
12岁,离开农村,离开外婆家,和爸妈一起到县城里生活。可是因为陌生,对于他们,始终没什么感情依赖,总觉得我和他们之间隔着一堵墙,那时候,我是从心里上排斥他们,疏远他们。
刚到县城里,那时候也是我爸妈因为超生妹妹被罚款几万,又回到一贫如洗的时候,他们从菜市场摆地摊开始,重新出发,因为要为生活奔波劳累,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关照我的学习成长或者问候一下。
初三的时候,爸爸做生意被骗去一套房子,那段时间,家里阴云密布透不过气,感觉我爸去鬼门关走了一趟,我妈陪他走了一回,妹妹还小,我爸妈哭的时候,她也跟着哭,我放学回家就去厨房下面,然后端给他们俩。
家里除了哭泣的声音,就是静悄悄的,而我也只是闭门不出,安静地坐着作业,没有安慰,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更多的感觉却还是和自己无关一样,好像自己是个局外人。
半个月后,他们慢慢振作起来了,情绪却也更差了,只有我和妹妹稍微哪里做的不对,棍子就上身,很深刻的一次是我爸爸在仓库灌油,我没有拿稳,油洒出来了,我爸看到走向我就是一巴掌,很痛也很懵逼,当时我没哭,他离开后,我把自己关到厕所,放肆地大声哭了一会儿,然后搽干眼泪,走出家门。
我变得越来越不想回家,在外面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不想看见爸妈,每当走到大门处要开门的时候,心里就很压抑,想的最多的就是,要是我能消失就好了,要是我可以离家出走就好了,要是我可以回外婆家那该多好啊,可一次又一次还是进了家门,因为不敢,那时候想的就是,以后我一定要考上大学,远离他们,离开他们我就不用受他们摧残,离开他们我肯定可以过的更好。
那时候,我真的以为,我和爸妈一辈子就是这样的相处模式,以为我心里是恨他们怨他们永远不会原谅他们,以为以后靠着读书就可以永远逃离他们,以为没有他们,我可能就不会吃那么多的苦,受那么多的泪。可,那时候,毕竟年纪小,毕竟还不懂事,和大多数童年留守儿童相比较,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只是那时候,我自己没有察觉,不懂得不知道而已。
3成长突围,拼命读书
也是从进入初中的那一刻,我懂得了唯有读书,我才能有出路,自此以后,读书成为了我人生唯一的目标。可能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能体会到什么,就在那一瞬间,我们会醒悟些什么,这种觉悟让我们变得懂事了,让我们的行动态度截然不同。
年第一个六年级去东城中学考初中,成绩太差,未被录取,因为家里没钱交不了高学费,所以年我复读六年级,可惜的是,尽管复读了考旺苍实验小学初中部还是失败的,因为分数不够,家里不得已出了元的高学费为我买分,进入了学校所谓最差的班,从而开始了我的初中生活。
进入初中的时候,我还是cm的身高,却有65kg的体重,班上的同学都笑话我,这时候,我的重心转移到了读书上,不管别人的态度是什么,我默默学习就好。
也是这时候,我遇到了人生第一个改变我的老师,我的语文老师黄朝根,也是我这辈子最感激的几个人之一,是他让我爱上了学习,也是他让我懂得了原来被老师表扬是这么棒的一件事情,原来学习好是这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我记得,进入初一第一个月,黄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写一篇文章,标题是什么,我写的内容是什么,我都不记得了,我唯一记得的是,我被黄老师点名上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阅读我这写的文章,脑袋很懵地站在讲台上读者文章,声音颤抖,两只腿颤抖的站不稳,只能腾出一只手扶着讲台,把文章读完。下台后,黄老师说,“文章写的很好,真情实感,多多练习,以后回更好。”
后面的细节我都忘记了,可我永远记得,就是这一次点亮了我对学习的热情,让我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变得积极主动。随后第二个月,竞选班干部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班主任马光聪老师点名我做班长,从那以后,似乎在学习上我的成绩越来越好,在同学的心里,我的位置不再是“土肥圆”,在老师心里,我变成了好学生变成了他们重视的学生。
初一的第一学期,曾经的学渣,学了两年英语进到初中却连26个字母都背不出来的“文盲”,语文数学从未及格的差等生,期末考试却考了班级第一名;初二上学期,全年级多人,我甚至靠近了年纪第20名;初三,因为种种原因,学习成绩下降,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不高,因此以拖尾的成绩考入了旺苍县旺苍中学。
年高考的时候,也很倒霉,7月6号开始考试,7月3号的晚上腹部右侧突然剧痛,疼了一个晚上,熬了快天亮的时候,医院。在医院里吃啥吐啥,喝啥吐啥,后面查出来是结石。输液两天后,匆匆忙忙上了考场,结果,肯定就不怎么好了。
高考分数线出来后,自己蒙在被子里大哭了一场。填志愿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填,高出三本线6分,有什么好选择的,选来选去,填报了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其实,当时,想的是能被录取我就走,不能就再复读吧,不可能就不读书了呀。
当时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还是私立三本院校,我大一入学时,体重斤,身高cm我们班35人,我是最后一名,学号35号。因为是小地方走出来的,所以和班上很多北方或者沿海地区的同学差距非常非常的大。
大一上学期在课堂上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出神,蒙圈,以及不自觉地睡觉。我当时知道这样的状态很不对,我也非常的奔溃,但是我知道,我一定要改变,如果持续这样状态,我的大学就白读了,我的人生也就完了,我不想回农村做农民,我也不想再经历一遍我爸妈做生意的心酸和辛苦,我想未来的工作好一点,工资高一点,生活可以好一点,而读书,是我唯一的路。
因此,我决定,我要把大学都读成高三,甚至高四高五。课堂上基本听不懂,但是课下,我一定要把课上的内容补起来。我的学习时间安排基本是这样,早上6:30–8:00左右是早自习,如果有课就上课,如果没课就自习;下午17:30左右吃饭,19:00-22:00点晚自习;然后运动减肥;11:30左右回寝室,会背单词到凌晨1:00左右。
大三上学期,我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读圣经,读罗马希腊神话,读西方宗教历史,西方文学史以及西方历史等等。大三下学期,我就进入了备战考研的状态,总是早上6点寝室第一个起床,晚上11点后最后一个回。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重复着。这样的生活直到14年考研结束。
很不幸的是,14年考研成绩差几分,没能进入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复试。大四下学期开学,很颓废,大家都在积极的准备英语专业八级的考试,但是我每天都在寝室里看电视剧看小说,昼夜颠倒,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但是,幸好,前面的努力和备考考研的积累,让我顺利通过了八级考试。
4孤身一人,非洲驻外四年
年本科毕业,考研失败,又错过招聘季,因此很难找到工作。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时候,我去了戴氏教育做英语老师。刚入职,第一个月,几乎没课,每天都很闲,所以第一个月也只拿的工资。算了算账,怎么养活自己?租房,水电气网费,电话费,交通费,伙食费……这样算下来,我肯定还会伸手问爸妈拿钱,我接受不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家里有谁生病,或者自己生病,那么我能做什么呢,答案是我什么都做不了,既不能出力也不能拿钱出来。然后,坚定辞职,重新找工作。半个月后,入职了一家创业公司,做外贸。做了两个星期,发现自己很不喜欢那份工作,单调,无趣,每天重复在网上搜各种产品,各种用户打电话……一个半星期后,我就离开了,当然也没有工资。年6月到7月初,通过大量投递简历,拿到了两个机会,一个去迪拜,另一个去非洲。迪拜的那家公司HR,成都中转时,我们约了成都双流机场见面面试,很可惜,之后没有后续。因为那个时候,我虽是英语专业,也有专八证书,但是口语连自我介绍都很困难,学的哑巴英语。失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幸运的是,去非洲的机会到来了,而我又坚定的选择了一定要去,因为当时心里真的很着急,本科毕业,就业太困难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完全没有任何优势又没有可以依赖的学生来说更加艰难。我当时觉得,去非洲的这个工作机会就像是我人生的救命稻草,而且是我唯一的稻草,所以我一定要抓住它。回忆起来,可能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9月3日,到达纳米比亚公司后,我记得李总(boss)对我说的第二句话是,"小蹇,你胆子还大呢,敢一个人过来"。其实,也是有心虚后怕的。(第一句是,小蹇,饿了没?来吃饭。)几轮面试全部都是纳米公司人事通过阿里通和QQ联系的,包括合同护照签证全部都是邮寄。在出发去之前,我连国内长沙的公司一次都没去过,连真假都不能确定。那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懂,什么能力也没有,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就一定要去,可能是真的觉得有点走投无路了,孤注一掷地赌一把吧。过了差不多一两个月后,我知道为什么会被录取了,因为公司项目太需要人了,之前已经有5个人放弃了,没有时间再去招聘其他人了。我当时心里也很害怕,高中考上大学,出了广元市的大门,这之前连四川的门都没有跨出去过,一走出去就要跨越半个地球。并且,当时埃博拉病毒盛行,不知道那边具体情况,只是从新闻里看到过报道,也没有更多的消息来源。因此,踏上那个当时自以为脏乱差贫穷疾病疟疾肆虐的非洲,我是真的惶恐不安的。公司之前面试时说过会有同事和我一起飞过去,但是8月下旬又通知我,那个同事改变主意,不过去了。我再次陷入了惊恐当中,但我知道我的父母比我更担忧惊吓,他们在后面半个月当中,每天都来做我的思想工作,希望我放弃非洲,随便在国内找个工作,安安稳稳的生活。尽管每天晚上,我都躲在被子里哭,我知道我爸妈肯定难受,但是我的决心还是很坚定,我一定要去,彼此折磨了半个月后,我爸妈还是放我走了,我爸爸在年9月2号,亲自送我去了广元的盘龙机场。我真的真的很感激我的爸爸妈妈,同时对他们也感到非常的愧疚。尽管他们千万个不同意,一亿分不安担忧,但是他们最终尊重了我的选择。我永远都记得,当我年9月3号,到达公司后,借用同事的电话拨通了我爸爸的手机,我妈妈对我说:你终于打电话回来了,我两个晚上都没睡觉了。我当时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忍的很辛苦的憋回去,带着兴奋的语气和他们介绍公司的情况,我也在告诉他们,这里很好,很安全,你们不用担心我了,放心吧。我的爸爸妈妈一直为生活奔波,所以我和他们其实一直缺少沟通,甚至没有沟通,我们那时候也根本都不会表达感情,每一句话都说的很硬,也从来不会说肉麻的话。但是,在拨通电话听到我妈妈那句话之后,我知道,我需要随时让他们知道我在干什么,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我做了哪些事儿,遇到哪些有趣的人,去了哪些有趣的地方等等,让他们知道,我过的很好。因此,在非洲的四年,我保持着非常高的盆友圈更新频率。我妈妈以前从来不用手机,为了看我的情况以及和我随时视频,她让我爸爸给她买了第一部手机。谢谢爸爸和妈妈,我爱你们。年9月2日,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从未踏出四川大门半步的我,第一次坐飞机的我,第一次出国的我,跨越了半个地球,从广元-广州-坦桑尼亚-肯尼亚-约翰内斯堡,最后来到了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这一路我都没有哭过,反而兴奋更多。但当飞机位于HoseaKutako纳米比亚国际机场准备降落时,低头看到窗外一望无际的荒漠,一片荒凉,半颗树的影子都木有之时,眼泪哗哗的就掉下来了。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当时就觉得好像比想象中的更为艰辛,感觉自己简直来到了古老的原始社会一样。(但其实是当时太傻了,土眉土眼的,也没反应过来机场肯定位于郊外偏远的地方)出机场被同事接上后,随着车往城中心开,就越来越惊喜,干净的街道,德国建筑风设计的建筑群,博物馆,教堂,公园,绿树鲜花……这一切就和电视上看到的欧洲城市如此的相似。带着种种好奇与惊喜,就此开启了四年非洲驻外的生活,也是这四年,改变了我的人生……年9月到年9月,在非洲纳米比亚工作生活了四年,这四年让让我从一个斤农村出生的90后姑娘,变得更加自信,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也是为数很少工程行业的女生,从负责万的私人别墅到3.2亿国家项目,从接触最底层的当地黑人工人到拜访几个国家部长第一任总统家,从哑巴英语自我介绍都说不清楚到独自主持大型项目会议和负责项目检查,我的视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4年里,出海大西洋,去过沙漠“死亡谷”,两次高空跳伞,与豹子“共舞”,深入原始部落,深入贫民窟,湖南卫视《花儿与少年》第三季随行翻译等等经历,拓宽了我的人生边界和认知,让我有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和经历,让我为后来的再次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非漂四年后,圆梦川大
年9月,我辞职从非洲回到了成都,毕业就去非洲四年,让我和国内脱节,变得很傻,也只有几个好朋友还有联系,其它都断掉了,一切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那时候很孤独,很茫然,不知所措,也有些绝望。“非漂一族”都知道,民营私企又长期驻外的人,回国需要自谋生路,要重新找到国内的节奏和位置,对于很多很多非漂们来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大多数人待了一两年,又回到了非洲,被迫成为老非漂,感慨着"待不下去的非洲,回不去的中国",或者待在国内的人大多沦为了微商,坐着倒卖的买卖。我不想也和他们一样,我想在成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有着不错的工资,我希望看到未来人生的希望和美好,所以,我觉得全职备考四川大学MBA,为了自我学历提升,也为了原自己的川大梦。我是辞职全职备考的,年9到12月,历时4个月的初试准备时间和3个月的复试准备后,成功被录取,一路上,失望,孤独,迷茫,自我怀疑否定,到重建信心,这个过程也真的很煎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年12月22日,全国研究生统考那一天发生的一切,因为题难,在考场上差点崩溃,差点就放弃自我而退出考场,但是幸好,那时的我心里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已经锻炼过几年,能够迅速地自我调节,最终坚持到底,顺利上岸。其实,在距离考试只有3个月的时候,我的实力还算的非常遥远,之所以敢报考川大,是因为始终想圆自己的川大梦,也是因为想去赌一赌,毕竟我对自己的英语还算有一定的信心,可写作和数学对我而言,真的是两座大山。因为本科是英语专业,工作期间,工作语言也是英语,8年没写过汉语作文。10月份月测考试的时候,两篇作文总分65分,而我只拿到不到20分,因此在10/11/12月背诵了所有的老师发的写作资料,自己还补充了很多内容,在背诵写作素材上,做足了准备。数学高考分,我的成绩是62分,尽管这块硬骨头是用了最多的时间和力气去学,但就是学不懂。答题的时候,心里有千万只草泥马奔过,想着,"完了完了完了,这回玩完了,没戏了,肯定考不上。"那时候,心态真的崩溃了,眼睛直愣愣地看着考室的闹钟跑了五分钟。幸运地是,年,四川大学初试分的划线,我考了总分分成功进入复试,而复试又因为四年工作经历表现的挺好,加上全职准备复试笔试,所以提高了多个名次,顺利被川大录取,所以,我一直认为年是我的幸运年。年,非洲驻外四年回成都后,历经7个月的考研煎熬,顺利上岸,圆梦川大。尽管过程很痛苦,失望,绝望,希望,迷茫,彷徨,但是,最终我还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幸运这个词,并未与我绝缘,原来孤注一掷全力以赴以后,并非只有失败的结局。年,本科英语专业,在非洲从事4年工程行业的妹子,跨进了区块链行业。做梦也没想到,原来我的人生还可以和风口行业结缘,原来我还有机会和华尔街的金融大佬们成为同事,哪怕我只是底层员工做着最基础的辅助性工作,哪怕我时时焦虑自己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被取代掉,哪怕没有所谓的安全感。年,喜欢去旅游,喜欢体验不同,喜欢看世界的我,和俱乐部的朋友们相识,去了澳门,之后去了泰国巴厘岛和马来西亚,也相聚成都,开启了我的另一扇窗。不同行业,不同身份背景,不同肤色文化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遇见不同的他们,听到了不同的故事,看到了不同的风景,认识了不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有着她独特的经历和魅力,每个人都在精彩地演绎各自的人生。他们把旅游副业做成了主业,活出了我想要的人生,让我意识到,以后我想要什么的生活,那样的生活,让我觉得现在就算再苦再累,都值得。年,遇见了川大商学院,遇见了可爱的老师们,优秀的同学们;上了很多课,蹭了很多课,吸收了很多知识;听了很多讲座,参加了很多活动,提升了我的思维;参加了亚沙训练营,女子半程马拉松,越野赛,坚持锻炼,没有长胖。每一天,我都觉得很珍惜,每一刻,我都很感恩,感恩自己的努力不放弃,感恩遇见的一切事和所以的人,让我渡过了非洲回国的“脱傻期”,并且不断地成长。驻外非洲四年后,成功梦圆川大,在成长的路上又添了一笔又一笔的色彩,遇见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也许,生活的迷人之处并不在于如愿以偿,而在于阴差阳错。有些努力付出,也许当下给不了我们想要的回报,但请相信,人生路上的每一次艰难,都是对未来的铺垫!换个角度看,14年考研的失败与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檫肩而过,但是备考的过程却成就了更优秀的自己,它让我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并且工作生活了四年,而正是那些追逐梦想、高度自律的记忆内化为优秀的生活习惯,将备考时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用于职场,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正是因为这四年,又为我考上四川大学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这些历练和考验,都在无形中丰富着我的人生,淬炼我的灵魂,帮助我成为更好的人。我相信,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也不缺太晚的尝试。认真对待现在,就是给未来最好的安排!愿曾经的咬紧牙关,坎坷艰难,失望绝望,都能帮助我帮助您成为更好的人,遇见更好的未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t/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