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疫
来自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中医师的日记
作者:胡臻
胡臻
胡臻,教授,主任中医师,国家首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浙江省名中医、温州市名中医。历任温州医科大学期刊社社长,温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首任院长、温州医科大学中医系主任、温州医医院中医科主任、巴西巴拉那州卫生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援助纳米比亚医疗队首任队长。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医院副院长、医院中医科主任等职,为温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国际合作分会常务理事。出版《ClinicalReasoninginChineseMedicine》、《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中医升阳疗法》《总统府里的中国医生》等十二部专著。开展中医对升阳理论和中医气化学说的研究,创立了具身医学理论体系。疫情下,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盘踞;温州,正成为一座被忽略的英雄城市;自救者,天救之。——摘自温州百晓01
身体里流淌着华佗后人的热血
2月
6日
我们也都是血肉之躯,有与你我一样的皮囊,只是身体里流淌着华佗后人的热血。
或许不仅是我没有预料到,谁也不会预料到,年底发生在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在1个月以后迅速波及到了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距武汉直线距离公里的温州,温州成为孤悬湖北之外的"重疫区"。一度被大众号称为湖北的“飞地”截止2月6日24时,浙江省确诊人数破千,达到例。其中杭州市例、宁波市例、温州市例。“温州,正成为一座被忽略的英雄城市。”回想起年元旦前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离平时午餐的时间还有18分钟,我从一位朋友那里第一次听说武汉出现的不明原因传染性肺炎。没想到短短20余天后,学习中医的我就要到温州医院瓯江口院区,这被网络称为“医院”,同西医的医生和护士一道共同穿上隔离服、防护服、带上护目镜,犹如一个外星来客一样走到肺炎病人面前。我与我的同道们用这些特有的道具把自己装扮的如同天神,其实哪有什么天神,我们也都是血肉之躯,有与你我一样的皮囊,只是身体里流淌着华佗后人的热血。“听说潘小琼明天要进瓯江口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您知道吗?”这是倪小芬医生的声音。在我的这些学生中,倪小芬是我的大弟子,现在温州医院中医科工作,自然对她的这些师妹、师弟们多了一份牵挂。“听说这次肺炎的传染性很强,而且对人的肺功能影响很大。”话语中明显感觉的出她内心的不安。记得12月初听一些朋友说武汉的个别野生动物市场发生了不明原因的肺炎,后来又听一些专家出来说这肺炎不会人传人,让大家不用担心,突然有一天,80多岁的老专家钟南山院士向世人揭开了惊天大秘密,说这个肺炎肯定会人传人,而且传播的速度还会很快。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武汉的肺炎如脱缰野马从当初的两位数,迅速上升到到三位数,没几天就到达四位数,直奔五位数。更为严重的情况是这匹狂乱的野马借着中国春节将要来临的时候,带着武汉多万的人越出荆楚大地,四散到全国各地,肺炎疫情如凶神恶煞般迅速在全国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蔓延开来。甚至波及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神州在哭泣。“都准备好了吗?”我拨通了潘小琼医生的手机。“是的,医院通知要在瓯江口区开设新冠肺炎的隔离病房,需要中医加入,我就报了名。医院的通知,明天就过去。”手机里传来了小琼细细的声音。一位平时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小女生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有这般无畏的举动,确实令人倍加感动。我想起了17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冬末春初的时间,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从广州悄然开始,迅速蔓延到了全国许多地方。当时的我正在医院,医院的医疗、护理和感染等业务工作。大家严阵以待非典疫情袭击温州,时刻准备着应对突发的情况。幸运的是,最后非典给温州留下了一个匆匆而过的飞吻,仅发现几例疑似病例后就再也没有确诊病例,疫情的警报也就解除了。随着春去夏来,非典虽已消遁得无影无踪,但“非典之殇”却永远留存在国人的记忆中。而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也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它与非典SARS病毒虽然不是同一种病毒,但是同一类平行的病毒。人类对其毒性及习性尚未有全面的认知,而对潜在危险的不确定性更加重了人们的忧虑和恐慌。这时我的手机里传来了一句令人揪心的留言:“今夜我放声痛哭在这个寒冷的夜我为一位陌生人哭泣他不是英雄他不是伟人他是一个平凡的医生.....”“谢谢你曾尝试拯救地球”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给一位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而献身中国医生的吊唁。▲温州医院瓯江口院区
医院医务处处长赵医生的电话,并用手机给他拨了号,向他申请支援瓯江口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当他听了我的述说后略为惊讶,连忙说道:“这太好了,这太好了。”过了几分钟以后,他正式通知我,医院院长做了汇报,医院工作的支持,欢迎加入抗击新冠病毒性肺炎的第一线工作。02
温州版“医院”
2月
7日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工作的地方,被媒体号称为温州的“医院”
“等一下,我给你拍一张照片。”清晨,天还没亮我就早早起床,整夜未眠的脸显得有一些臃肿而下垂,明显的倦意挂在眉间。当我推着行李箱走到电梯口的时候,妻子王丹让我转身用手机给我拍了一张照,这也算是一个留给离别时的特有纪念吧。“前面有检查,要测体温,我们车内的温度太高。”赵医生把车内的空调关掉并打开窗。窗外的冷空气一下子钻进车厢,令人感到一丝颤抖。这是早春的温州,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而刺骨的寒意。赵医生医院院区,虽说已是早上8:30分,由于开始于三天前的封道禁令,整条大街冷冷清清,失去了往日车来人往的热闹景象。“请测一下体温。”我们刚把车停在路边,一位警察就过来,要求我们接受检查。“请出示一下出入证件。”医院医院开出的出行证。我给了他我的工作证。警察让我出示通行证。“昨晚刚接到通知,医院要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病人,今天一早就赶来了,还没有时间开出通行证。”警察看了我一眼,认可了我的解释,用手示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便进入了瓯江口新区。1月3日一位长期居住武汉市的温州籍46岁的杨先生,从武汉自驾前往温州,1月4日出现发热症状遂就诊治疗,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他就是温州首例确诊患者。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1月23日浙江省政府决定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个拐弯后,空气顿时变得清新,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了江水流动的声音。一排醒目的“温州医院”的字映入眼帘,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工作的地方。在温州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抗击疫情的工作在全市迅速展开,武汉用了10天的时间建起了一所专门用于收治新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医院,而温州用了7天的时间,将刚竣工的温州医院瓯江口院区火速改造为省级新冠医院,被媒体誉为温州版的“火神山”医院。“你想好了要进入隔离病区吗?”看来赵医生还是想再次提醒我,让我认真考虑面临的处境,“你跨入这门以后就不能出去了。”“我想好了,打算这段时间就不回家了。”按照规定我只要进入隔离病区,出来后就要医学观察14天,在这期间不能外出。▲2月7日早上胡臻进入温州医院瓯江口院区隔离病房前这时我看见门的里边有一位戴着口罩和白色帽子的医生正在向我们挥手,热情的把我们迎接进去。他就是林主任,是这病区的负责人。这一天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病区的防护知识,学习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是头等大事,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给他人提供帮助。晚上我接到了女儿给我的视频,她告诉我说她有许多的同学都去了第一线。她在视频中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千万要保护好自己。“我从新加坡学习结束回国后,也要请求上第一线。”这是她在谈话结束之前给我的留言。03
真切地感觉到疫情防治的难度
2月
8日
“与患者的交谈中我真切地感觉到这次疫情防治的难度”
“先把我们护理的隔离服借给你们用。”上午我一到病区贾护士长就对我说:“我们这里的防护用品都是限量供给的,等医生的用品到了以后还要还给我们。”原以为以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制造能力,医生的防护用品供给一定是非常充裕。想不到在举国抗击新冠肺炎医院里,作为护士长的难处之一就是如何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保证几十号人的最低要求。由于我们中医医生是刚刚到达,原来病区的计划中没有准备我们的东西,作为病区的当家人的她要精打细算安排好这些有限的资源,保证人人安全。可想而知,处于医院,医生的防护用品一定捉襟见肘,医院不得不四处登出捐赠启示,寻求社会的帮助。今天我们就要进入隔离病房,因为病房开始接诊已有2天,病区里已收到31位患者,对于新型管状病毒性肺炎,现有的西药实在是缺乏明确有效的药物。许多患者和西医的医生也非常希望中医能够早日介入治疗。自从12月武汉爆发肺炎疫情以来,一些中医专家认为这是“寒湿疫”,用了大量驱寒化湿的药物来治疗,听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到了温州,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一是武汉发病的时间在冬末腊月,正值寒冷的季节,而疾病传到温州已近正月,今年的温州又正好是一个暖冬,气温已开始有所回升。而且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也养一方的病毒,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必然会引起病毒作用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自然也会影响到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所以不同于武汉,在温州,这场疫情中患者表现存在着许多化热的变化。“中医生的防护服已经到了。”上午九点钟护士长通知我,要我去清点一下防护用品。有了防护服后,要如何穿戴好防护装备是一个大有讲究的学问,包括诸多个环节,戴N95口罩、戴帽子、穿隔离衣,戴手套、穿防护服、戴帽子、戴手套、戴外科口罩、戴护目镜。在这整个过程中关键的一点是要让自己的身体任何部位都不暴露在已被污染的空间,接触到病原体,所以带好N95口罩并检查其密闭性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整个过程看起来非常复杂,具体操作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好在这里有许多护士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一位护士走过来帮我穿隔离服,第一步她在我的额头和和颧骨上贴了一层透明的胶布,她说这是为了保护皮肤,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持口罩的密闭性,然后按上述程序一路走下来,最后当我戴护目镜的时候,把口罩往下推了一下,压着自己的鼻子两翼,呼吸一下子变得困难起来,我急忙将护目镜拿下,重新带好口罩,护士重新帮我调整好口罩的位置,然后再一次从头到脚检查了一下对我说:“你可以进去了。”她这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样子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t/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