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温得和克 >> 城市交通 >> 正文 >> 正文

睿妈随笔宽恕远未到达南非游记

来源:温得和克 时间:2021/1/26
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十四个小时的航程后,飞机即将在约翰内斯堡降落。俯身从机窗看出去,南非大地上是一个个数不清的巨大圆圈。这个国家的旅程在飞机落地前就让我充满了困惑和好奇啊。

以色列之行后,我就很期待南非之旅。

这个遥远的国度,在我的脑海中的印象停留在曼德拉、犀牛、荒野,和非洲最发达富裕的国家之间。

来之前做功课,被推荐了三本书: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图图大主教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和萨克斯大法官的《断臂上的花朵》,三位作者是南非在转型过程中的灵魂人物。这三本书也成为转型期南非的“和解三部曲”。

出发前一直在出差,匆匆翻读了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的开头和图图大主教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前半部分。《漫漫自由路》是曼德拉年在罗本岛监狱中写成的,很惊叹在狱中已经服刑11年并且尚不可知未来还要在狱中呆多少年的曼德拉能有如此平静的笔触写就这多页的自传(曼德拉于年出狱)。

飞机上继续翻阅《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图图大主教在书中反复强调:“宽容不只是利他,也是最好的利己形式。使你失去人性的东西必然使我也失去人性。宽容使人们坚韧,使他们在经历种种剥夺其人性的行径后能够生存下来并保持自己的人性。”

这不是很容易理解吗?为什么他一遍又一遍的说,翻过来倒过去的说呢?这两百多页的书,我觉得两页纸就能说明白呢?

不懂。

付出那么多生命得到的自由和民主给南非人民带来的是什么呢?因为时间关系,这是两本书都没能触及的。也是我的好奇所在。

首站开普敦,蓝天白云海风,完全感觉不到自己是在非洲。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和其他任何一个地中海沿岸的城市、美国西海岸的海边城市非常相似。

周末两天,每天早起沿着海岸线跑步,呼吸着自由的海风,听着鸟儿自由地鸣叫,真心美好。

导游不断提醒我们:开普敦因为是一直在白人的管理下,所以还是很安全的。好好享受这里的自由吧,到了约翰内斯堡就要万分小心了。我们还是半信半疑。嗯?一直在白人管理,所以很安全自由?这是什么理论?

启程到约翰内斯堡,团队的服务人员如临大敌。搞得我们也很紧张。高速路边第一次看到成片的贫民窟,黑人的数量明显增加。路过的居民区,绝大部分的房子都有电网。

第二日外出参观,车行至市中心,整个市中心基本看不到任何一个白人,你能感知这个市中心昔日的繁荣,导游介绍说,南非宗族隔离结束后,白人主动放弃了市中心,所以现在看到的是一座座废弃的高楼,让人心生唏嘘。

南非25岁以下人口的失业率高达50%,1万人不具备劳动技能。

这是民主和平权的代价吗?

一周以来的所有事物都让我产生强烈的对比。我试图理解但不得其所。

忘掉教授和官员的侃侃而谈,我试图和遇到的百姓聊聊天。和四位南非人的对话我深深无法忘记:

第一位是在宪法丘(又称“宪政山”)遇到的导游,她是一位30岁左右的黑人妇女,貌不惊人但充满激情。宪法丘是这个城市首选的旅游地,它位于原来的老城堡城墙内。老城堡建于年,一度是座声名狼藉的监狱,现在这建筑则主要作为南非新的宪法法院,这里记载着前非的变迁。

据说人只有进过一个国家的监狱后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

一路上,她激情澎湃的和我们讲述着种族隔离政府是如何迫害折磨黑人和曼德拉的。她介绍说这个监狱最早是荷兰人建造的,后来英国人占领了南非后,把荷兰人也关入了这个他们自己建造的监狱中。

我问她对曼德拉的评价,她大声的、骄傲的说:“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们!”。那神情,让我瞬间回到中国人民的很多时刻(嗯,亚非拉人民是一家啊!)

我问她怎么看待现在南非白人的处境,她说:“南非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他们(白人)的过去和所有需要认可,我们(黑人)需要付出(金钱)拿回来;另外一个观点是这片土地原本就是我们的,我们只是取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

“那你的观点呢?”我追问她。

她淡淡一笑,眼神坚定的看着我:“我支持后面这个观点”。

监狱一览

戈登商学院(GBIS)是非洲最好的商学院,我们在此进行了一周的学习。GBIS的培训课程总监MeetaDullabh是位印度裔非洲人,家族来南非已经四代了,有两个可爱的女儿。Meeta负责的部门每年为多家南非公司提供定制的管理培训课程,作为部门负责人,从同事对她的尊敬能看出来是个能力很强的职业女性。我们聊了很久,关于工作,关于家庭,关于孩子。

我问她:作为印度裔(有色人种),在南非生活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呢?

她承认作为“有色人种”在南非的生活似乎一直都有点儿尴尬:无论是白人统治的时候还是现在黑人统治,无论如何自己似乎都不是主人。白人统治的时候,有色人种比黑人强一些,但是也没有什么话语权。现在黑人翻身做了主人,有色人种也还是边缘化的。可是,她说,“我有的的确确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呢......”

“你想过回印度吗?”我问她。

“想过,但是很难”。她说。“每年我都会回去印度,但是,那里也不是我的家了啊,从某种意义上,我更认同南非才是我的家(hometown)啊......我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结婚生子,我的一切都在这里。"

“你对现在南非的状况和未来怎么看呢?”我问她。看得出来这个问题很让她困扰,一如身份之于她的困扰,目前经济的不景气让她担忧,现任政府的问题让她对未来的不确定有些许的迷茫。关于民主与平权,她说时间在流逝,民主斗争的第一代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的新生代没有了第一代的体会,对于得之不易的民主和权利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全然没有感觉,所以对于妥协和平衡也没有概念,在她眼里,这才是最可怕的。

因为安全问题,我们雇了两位随行保全(保镖),两位南非土生白人(Afrikaners,阿非利卡人),一个祖籍荷兰,一个祖籍德国。他们都是出生在南非的第四代。阿非利卡人,又称布尔人,是南非和纳米比亚的白人种族之一,来源以17世纪至19世纪移居南非的荷兰移民和少量法国胡格诺教徒为主,还有德国人和弗拉芒人、瓦隆人的血统在内。

两位保全都生得高大粗壮,但很友善,和他们聊天得知两位都是特种兵退伍军人。我问他们为什么离开军队,答案居然是“种族歧视”......

他们很无奈的告诉我,在同等的条件下,白人是很难有晋升机会的,各种制度和政策都在对黑人倾斜。“我不是抱怨,我也愿意努力,问题是我的辛勤工作完全不会得到认可。”

“你会考虑离开南非吗?”我问他们。

“能走得都走了,这些年来,白人一直在离开,特别是有钱人,都走了。但是对于我,真的很难。而且,这里也是我的祖国啊?”他定定的看着我:“我能去哪里呢?”

参观曼德拉中心,曼德拉基金会的主任是个白人,多年陪伴在曼德拉身边,在他离世后,负责基金会的日常工作。演讲结束后,我私下问了他一个问题:“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曼德拉是被神化的,你觉得你眼中的曼德拉是什么样子呢?”

他笑了笑,“曼德拉先生的确值得人们尊重。他付出了很多。当然,作为家人一定会有些痛苦,因为他们在经历了漫长的27年等待后以为会一家人从此在一起,这个愿望其实一直都没有实现。我想从家人的角度,对他一定是有失望的。”

“那作为和他一起亲密工作的人呢?”我追问。

“每个伟人都有另外一面,曼德拉也不例外。”他看了看我。“和你见过相处过的大部分伟人一样,在他身边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冲我眨了眨眼睛。

年,Beyond远赴肯尼亚亲眼目睹了非洲人民因为战争和灾荒而遭受的苦难生活。回来后主唱黄家驹在报纸上读到了曼德拉被困狱中的故事并由此产生了内心的共鸣。家驹认为曼德拉的精神内涵是关于抗争与希望,于是创作了歌曲《光辉岁月》。

如果说行走在以色列给我的感觉是沉痛,在南非的十多天感受最深的是遗憾:这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矿产资源丰富,有着很好的民主制度,年轻人口众多,我们遇到的每一位南非人都非常友好热情。然而经济却是每况愈下,社会并不安定,在约翰内斯堡,家家户户的围墙上电网密布。白人与黑人的隔阂远未消除,这个国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回家后继续读图图大主教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我突然读懂了他下面的这段话:

可悲的是,南非白人没有一个自己的、有分量的领袖--也必须是他们自己的领袖--告诉他们:“白人同胞,觉醒吧!如果说你们失去的是绝对的政治统治,那么情况的确如此,但是尼玛手中荏苒掌握着很多权力。你们仍掌握着大部分经济权力,你们几乎没有金钱上的损失。你们没有被赶出美丽的家园,没有生活在棚户里。你们受到了比黑人强出许多的良好教育,这也赋予你们很大的权力。你们可以热烈地欢迎新制度的到来,并以自己的资金、才干和技能,助其一臂之力。我们已经非常非常幸运。让我们以自己的所有,促进新制度的成功。否则,总有一天,黑人会因政治变革没有给他们带来物质上的实惠儿愤怒,那时候就没有曼德拉这样的人物控制他们了。新制度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最大利益之所在。没有我们的合作,它会失败,而我们也会和”泰坦尼克号“一起沉入大海。

图图大主教二十多年前的呐喊,依然振聋发聩。

点击题目阅读更多睿妈随笔:

睿妈分享: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三点是什么?

睿妈随笔|默默的,就来了

睿妈随笔|穹顶下母亲的那颗心

睿妈随笔|加油,豁牙小武士

读书日谈读书,睿妈私人经典书单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t/5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