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年8月《城市画报》“外面”栏目采访澳大利亚摄影师利娅·肯尼迪并撰文~
在纳米比亚荒漠开启上帝视角
摄影:利娅·肯尼迪撰文:周仰灰黄色的土地扩散到画面之外,上面点缀着建筑——时而是糖果色的小房子,排成整齐的行列;时而是棚屋和平房;时而则是带有草坪的建筑群,那片翠绿在大面积的灰黄中尤其显眼。有时画面中有汽车,还有路,和笔直成排的热带植物。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的人,大多会疑惑,这是什么?它们很像是展示城市规划的沙盘,却又有着超越沙盘模型的细节,若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平房间偶尔会有人,还有沿路的电线杆和交通标识,都有着一丝不苟的阴影。这是我们可能亲眼见到过的场景,在我们乘坐的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如果靠着窗口,就会见到城市建筑一瞬间化作沙盘里精致的模型,只是通常在大城市之间飞行,我们极少能见到人类建筑处于如此广阔的荒漠自然之中。澳大利亚摄影师利娅·肯尼迪(LeahKennedy)此前也从未想过要拍摄这些纳米比亚荒漠中的小镇,但机缘巧合她加入了一些摄影师的空中巡游非洲之旅,他们计划乘坐小型飞机和直升机,从空中拍摄纳米比亚的美景。最初,利娅·肯尼迪的兴趣主要在于通过航拍呈现近乎抽象画的自然景观,但当她从至米的空中飞越纳米比亚西南海岸,看到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和卡曼斯科(Kolmanskop)这样的地方,一个新的想法产生了,她开始有意识地观察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这个系列可以说是意外收获,”肯尼迪提到,“人类的手笔分散在广袤的大地上,纳米比亚干旱荒凉的地貌如同空白的画布,将图像转化成了观念。”
?LeahKennedy
自从年艺名纳达尔(Nadar)的法国摄影师驾驶热气球飞越巴黎上空并拍下最早的航拍照片——这些湿版照片早已不存于世——这种抽离尘世的俯瞰视角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一个多世纪来,人们尝试了各种形式的航拍,从热气球到风筝。如今,我们都可以坐在电脑前将在线地图切换到卫星图视角,或者自己尝试无人机航拍,但是对创作者来说,亲身登上轻型飞机或者无门的直升机,依然能带来突破。“我有一个无人机,但主要用来勘察和拍摄视频,而照片总是要自己去空中拍摄。我认为飞行的体验是必要的,对我来说飞行和摄影的直接关联十分重要。”当然,高空的风在没有门的直升机舱内呼呼作响,身体还是会紧张,但“当把相机举到眼前,开始透过取景框构图,就会忘记恐惧。”年,利娅·肯尼迪第一次接触到航拍,她跟随一些澳大利亚摄影师从西部的库努纳拉(Kununurra)坐上直升飞机,飞越了奥尔德河(OrdRiver),至今她还能回忆起那次经历的兴奋感觉,“不仅是因为直升机飞行,更因为我发现了一个从未设想过的新视角。”这些年来,肯尼迪从空中拍摄了澳大利亚的盐碱地貌,红褐色土地上黄色、绿色或者浅蓝色的池塘在照片中看起来就像是抽象绘画,熟悉的比例感在其中消失了,观看者几乎难以辨认所看到的是宏大自然,还是显微镜下的细胞。新作《进步》虽然不再呈现抽象图案,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画面中宏观与微观的错位。“这些图像至少暂时脱离了它们原生的现实,有时就像是微缩的图景。这种模棱两可和远离现实的感觉十分吸引我。”肯尼迪这样说。
?LeahKennedy
?LeahKennedy
如果利娅·肯尼迪从地面深入纳米比亚,她会发现这个位于非洲西南海岸的国家自年取得独立以来就相对比较平稳,虽然也有着长久被殖民和斗争的历史,目前种族间的和谐让这个国家大多数白人依然留在纳米比亚,不过作为撒哈拉以南最干燥的国家,纳米比亚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肯尼迪从空中看到并拍摄的港口斯瓦科普蒙德的人口约四万出头,在纳米比亚排行第四,这个一面临海三面被沙漠包围的城市于19世纪末由德国殖民者建立,当时,距此30公里的鲸鱼湾(WalvisBay)已经被英国人占领,而德国也需要一个港口。一百年多前斯瓦科普蒙德初建港口时,常常被靠岸的水手和派驻其中的贸易公司员工嫌弃。根据一份在线的地方志记录,年被贸易公司派驻此处的员工在给家人的信中描述,他们只能在沙地中挖洞搭建掩体居住,“窗户——不存在的,但是风从四处的裂缝中吹进来……没有地板,睡觉的地方只有细沙,以及上百万的沙蚤……”显然,利娅·肯尼迪试图通过航拍呈现的人类城市化的过程,在最初是艰难而缓慢的,到年,尽管斯瓦科普蒙德已经新建了40多幢房屋,其“城市”规模比德国殖民地的其他区域像样许多,一位当年乘坐蒸汽船路过此地的工程师还是感叹,“对这片陆地的第一瞥很让人绝望,满眼除了黄色的沙丘就什么也没有了,此刻很可能我们中大多数人都在叹息自己到底造了什么孽,看看同伴们的表情就够让人沮丧了。太阳毒辣得如地狱一样……”
?LeahKennedy
如今,由于城市附近发现了铀矿,开采的需求让斯瓦科普蒙德的基础设施得以扩建,它成了纳米比亚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但是在一些来自真正发达地区的游客看来,冬天夜晚的斯瓦科普蒙德依然荒凉得如同鬼城。利娅·肯尼迪的航拍经历或许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但是顺着海岸线继续向南飞行,她见到了一座真正的“鬼城”:卡曼斯科则是钻石矿产资源衰竭之后遗留物,干燥的气候倒使得20世纪初的德式建筑得以保存。年,有人在卡曼斯科发现了钻石,随后蜂拥而至的开矿者建造了一个完整的德国城镇,医院、舞厅和剧场,这里还曾拥有非洲第一条有轨电车。然而在二战之后,随着新的更易开采的钻石矿藏的发现,卡曼斯科经历了衰落,与所有耗尽的资源型城市一样,沦为空城。如今游客可以趟着齐膝深的沙子访问这片废弃城市,但不会有人为之长久地停留。自然正在重新夺回这一领土,将它慢慢掩埋在黄沙之中。如果说斯瓦科普蒙德和卡曼斯科是严峻自然环境中人类城市发展的两种可能性,那么利娅·肯尼迪的航拍照片似乎是凝固了人与自然互动的中间状态——“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创造了极其有趣的对比,从我们对土地占用的早期阶段,一直到人类离开后,自然重新接管并抹除人类痕迹”,肯尼迪如此解释拍摄这个项目的动机,她将这个系列称为“进步”(Progress),但也提出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进步?照片中沙漠上那些低矮的棚屋,让我们想到一个世纪前斯瓦科普蒙德那些早期居民的艰苦住所,这种临时房屋仿佛城市入侵自然时不断推进的“前线”,它们会往哪个方向发展,繁荣的斯瓦科普蒙德还是荒废的卡曼斯科?某种程度上,肯尼迪的这个系列与纳米比亚的社会和现实没有太大关联,而是一个关于城市发展的寓言。
?LeahKennedy
什么是进步?对于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摄影师本人并没有答案,“或许没有答案才是意义所在?对我来说,’进步’是一个包含巨大矛盾的概念,它有积极的方面也有负面的问题,比如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的矛盾。拍摄这个项目就是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于’进步’概念的思考,以便去平衡社会进展带来的正负两方面后果。”利娅·肯尼迪这样说道。诚然,城市化、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张力不算是特别新鲜激进的议题,但利娅·肯尼迪这些无边无际的影像让我们着迷而又紧张,因为一方面,航拍带来的上帝视角让我们想象这片平坦的土地如规划蓝图一样在眼前展开,我们可以任意地添加自己的创造;另一方面,人类建筑在其中又显得如此渺小,时而孤立无援,似乎一阵浪一阵风沙,就会将它们不留痕迹地摧毁,这是我们不熟悉的脆弱感,也让人忍不住担忧,之后会发生什么?
?LeahKennedy
?LeahKennedy
摄影师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csjt/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