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温得和克 >> 民俗风情 >> 正文 >> 正文

局势又有新变化,普京给土耳其送去大礼

来源:温得和克 时间:2025/1/17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眼前这场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正在给世界带去持续不断的变数与动荡。

尤其是在俄“北溪”管道、克里米亚大桥相继被炸,“友谊”输油管道在波兰境内泄漏,俄军大规模空袭乌克兰,联合国大会否决四地入俄等事件发生之后,紧张局势再次升级,俄与西方的对抗也愈发激烈了。

然而,正当局势急转直下之际,又有3个新变数传来了。

变数一,普京重绘能源出口版图,俄给土耳其送“大礼”。

13日,阿斯塔纳亚信峰会期间,普京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晤时再次提出,可以在土耳其建立一个天然气“枢纽”,方便俄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同时将“北溪”管道损失的运输量转移到黑海地区。

普京还表示,这个枢纽不仅是供应平台,还是可以定价的平台,因为如今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加剧,而某些地区或某些国家出口的天然气价格高得离谱,俄土可以根据国际市场水平,在该平台上对价格进行监督,并强调“不带任何政治色彩”。

最重要的一点,普京还指出,俄罗斯正在考虑修建更多通往土耳其的海底天然气管道,包括将“北溪”管道闲置的天然气改道输往欧洲,而土耳其便是这个“中转点”。

对于普京的提议,埃尔多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立即指示相关部门展开研究。随后,普京和埃尔多安还现场讨论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普京的提议,对俄罗斯、土耳其、欧洲、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重磅消息。

一来,对俄罗斯而言,如今“北溪1”和“北溪2”管道被炸,双双陷入“瘫痪”,据最新消息,预计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修好,如果这期间,俄欧能源贸易完全断绝,俄经济将面临重大影响。

因此,如果俄罗斯的天然气能“借道”土耳其出口欧洲,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俄方“止损”,甚至运营得当,还能在填补损失的基础上获利。

这里要注意,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主要有5条,分别是:“北溪1”号;“北溪2”号;“亚马尔-欧洲”管道;“土耳其流”管道;以及一条经由乌克兰通往欧洲的管道。

其中,“北溪”管道已经瘫痪;“亚马尔-欧洲”管道和乌克兰境内的管道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便被俄方主动暂停了,目前完好、可用的便是土耳其境内的这条“土耳其流”管道。

据悉,“土耳其流”主要有2条线路,一是通过黑海向土耳其供气,二是通过土耳其向东欧和南欧输气,年输气量为亿立方米。

很显然,“土耳其流”的输气量并不足以支撑普京描绘的“俄天然气出口版图”,这才有了普京提议设立一个枢纽,并增设通往土耳其的海底输气管道。

二来,对土耳其来说,普京的提议无异于送来一份“厚礼”。

一方面,作为俄天然气的“枢纽”,土耳其可以收取一大笔“过境费”;另一方面,土耳其还能对俄天然气加工,向欧洲和其他地区国家出口液化天然气,这又是一笔大收益。

更关键的一点,一旦该枢纽成为可“定价”的平台,那就意味着俄土能在能源方面获得更大的主动权,不必再受到美西方的牵制。

三来,对欧洲来说,冬季已经到了,但能源危机始终没有得到缓解,美国却在这个时候对欧洲出售高价天然气,引发了欧洲各国强烈不满。

在此背景下,若俄罗斯的天然气能够进入欧洲,将大大缓解欧洲各国的燃眉之急。

尤其是,俄天然气从土耳其出口,欧盟还能打着“购买土耳其天然气”的名义进口俄天然气。别忘了,当初欧洲就凭借这招,从印度手里进口了大量俄石油。

因此,若俄在土耳其设立天然气运转枢纽,对俄土欧都不失为一个好消息。但对美国来说,显然就是坏消息了,估计接下来,白宫免不了继续对土耳其施压。

这里要注意,14日,俄方宣称抓捕了一名企图破坏“土耳其流”管道的乌克兰人。这预示着,已经有人开始盯上俄土这个“大项目”了,如何确保“北溪”管道被炸的悲剧重演,是俄土不得不面临的巨大挑战。

变数二,欧洲14国“集体出动”,俄欧关系或将升级。

14日,法新社报道称,北约的14个欧洲成员国与芬兰在北约总部签署了一份意向书,以建立一个“全欧防空系统”,同时联合采购一批“箭-3”和“爱国者”等防空系统。

这14个国家主要是德国、英国、爱沙尼亚、捷克、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

对此,德国防长兰布雷希特表示,欧洲多国共建防空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汇集资源,形成政治、财政和技术方面的协同效应,并降低采购、运营成本,对参与的每个国家来说都是有利的。

请注意,这次参与签约的欧洲国家,几乎都是欧洲东部靠近俄罗斯的国家,而就在这几天,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了大规模空袭。

由此来看,这14个欧洲国家建立“全欧防空系统”,显然还是在“提防”俄罗斯。而这,也再次体现了当前俄欧关系的紧张。

此外,北约还宣布,下周将举行核威慑力量演习。14日,北约空军又宣布要在波兰境内举行联合军演,美军战机也将参与。

并且,作为俄军空袭乌克兰的回应,北约将向乌克兰提供新一批的武器装备,包括先进的防空系统、反无人机装备和地对空导弹。

总之,美西方现在是一边警告俄罗斯不得在乌使用核武,另一边却释放核威慑信号,持续向俄施压,给俄乌局势“煽风点火”,这令俄与西方之间的火药味骤然升级。

然而,正当俄欧关系日益紧张之际,默克尔又一次“重出江湖”了。

变数三,默克尔再次出山,向欧洲发出警告。

14日,默克尔在出席活动时,谈及她在任时德国的对俄能源政策时表示,她对此并不后悔,并称正是当时低廉的俄天然气让德国能够逐渐淘汰核能与煤炭,德国不该忘记这一点。

默克尔还表示,即便是在冷战时期,俄罗斯也是一个可靠的能源供应商,德国、乃至欧洲单方面切断与俄能源的联系,并不是一个好决定。

但让人感慨的是,如今欧洲的能源危机日益严峻,德国为了满足能源需求,已经宣布推迟默克尔的去核电政策了,决定启用多座核电站,还要重返“燃煤发电时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德国的“倒退”,而这种“倒退”在欧洲,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缺少能源又不愿恢复进口俄天然气的欧洲各国,都做好了燃煤发电或启用核能的准备。

更要注意,就在13日,普京再次重申,俄罗斯仍愿意通过“北溪2”管道可用支线向欧洲提供天然气,但选择权在欧洲。而德国总理朔尔茨当晚却回应——不会接受俄天然气。

在此背景下,默克尔发声称“不后悔任内的对俄政策”,并称俄罗斯是一个可靠的能源供应商,不仅是在替俄发声,还有警告德国与欧洲的用意。至于朔尔茨能否听得进去,可就难说了。

而在这之前,默克尔还曾警告欧洲——必须认真对待普京说的话,绝不要将其视作“虚张声势”,并且要看到俄欧关系的未来,为俄欧关系留下“回旋的余地”。

毕竟,俄欧是搬不走的邻居,对抗持续,只会造成双输局面。更别提,如今北约持续向俄施压,欧洲安全面临的风险也正与日俱增。

唉,有时难免会感慨,默克尔之后确实再无默克尔了,俄欧关系最终将走向何方,显然也成了一个谜。

山雨欲来风满楼。接下来,且看局势如何发展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msfq/12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