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温得和克 >> 重大节日 >> 正文 >> 正文

民国美男颜值高不说,还才华横溢诗词世界

来源:温得和克 时间:2023/2/22

民国不仅“盛产”美女,

民国更“盛产”美男。

在民国,有这样一批人,

他们不仅是颜值担当,还是才华担当。

有才的美男子,你为谁倾倒呢?

周恩来

周恩来拥有一张男神面孔,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凡是与他接触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他的风度与魅力,尤其是他的外交能力和处事能力。在南开读书时,周恩来曾扮演校园戏剧《一文钱》的女主角,并获得了相当好的评价。

《无题》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此诗作于年,周恩来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在诗中,年少的周恩来赴外留学,年纪轻轻的他发出呼喊:十年苦读希望为国家和民族寻求一条出路,即使无法实现理想,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袁克文

他是袁世凯次子,母亲是朝鲜公主,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他是青帮大佬、梨园名票,诗词楹联、琴棋书画、文物鉴赏等诸多方面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作派潇洒风流,一生高朋满座、散金无数,而身后只剩20块钱。年41岁时病逝,出殡时有四千多僧尼道士、上千妓女送行,名人雅士中有前总统徐世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等!

《感遇》

乙卯秋,偕雪姬游颐和园,泛舟昆池,循御沟出,夕止玉泉精舍。

其一

乍著微棉强自胜,古台荒槛一凭陵。

波飞太液心无著,云起摩崖梦欲腾。

偶向远林闻怨笛,独临明室转明灯。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其二

小院西风送晚晴,嚣嚣欢怨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东去骄风黯五城。

驹隙留身争一瞬,蛩声催梦欲三更。

山泉绕屋知深浅,微念沧浪感不平。

这两首诗是袁克文的名作,在民国时广为流传。诗作于一九一五年,此时正是袁世凯酝酿称帝的时候,袁克文并不赞同。他写下这两首《感遇》诗,意在劝谏父兄。却因此诗获罪被兄长袁克定软禁,直到袁世凯死后一年才恢复自由之身。

蒋介石

这是蒋委员长年轻时候的照片,英武肃然,挺拔潇洒,目光中自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摄人气势。

《雪窦山口占一绝句》

雪山名胜擅幽姿,不到三潭不见奇。

我与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隐莫迟迟。

蒋介石的故乡奉化溪口有个景色优美的雪窦山,这首诗是一九二0年冬,他闲居故乡韬养时所作。前两句写雪窦山奇山异水引人入胜,后两句表达大丈夫成就一番事业后功成身退、归隐林泉的情怀。

汪精卫

汪精卫当年人称“民国第一美男子”,这个早年因谋刺摄政王而入狱,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美少年,很多人说他“双目有侠气,最耐看”。晚年却成了遗臭万年的汉奸,哎,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啊。

《绝命诗》

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自嘲》

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这两首诗其实都是汪精卫的绝命诗,第一首诗是他舍生忘死刺杀清廷头号人物摄政王载沣未遂入狱后作。此时的汪精卫是名满天下的反清革命英雄,其视死如归的冲天浩气,比起任何前贤都不逊色。写第二首绝命诗时,汪精卫却已经成了卖国求荣、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注定是要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

两首绝命诗,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其立意之高下,不啻于天壤之别,让人真不敢相信是出自同一人笔下。都说“文如其人”,此言不确矣。

张学良

“生来英俊潇洒不说,年纪轻轻手握权柄统帅一方,真是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梦幻组合!”他就是张学良,人称少帅。他曾自作打油诗:“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虽不是英雄汉,却也好色似英雄。”

《自我遗撼作》

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渐渐鬓发老,唯有春风今又还。

这是张学良将军年10月至年12月被南京当局软禁湘西沉陵凤凰山时,在他旧居凤凰寺内墙壁上奋笔写下的。这首诗感怀自身命运,联想到张学良此时的境遇和国家的境况,让人百感交集。

胡适

“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就是留前不留后,中间高一些。永远穿长袍,好像博士学位不是来自美国。总之,以貌取人,大家共有的印象,是个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这是张中行生前对胡适先生容貌的描述,胡适是一个比较惹女人喜爱的男人,连一个美国女人都为他终身未嫁。

《岁末杂感一律》

客里残年尽,严寒透画簾。

霜浓欺日淡,裘敝苦风尖。

壮志随年逝,乡思逐岁添。

不堪频看镜,颔下已鬑鬑。

这是胡适在国外留学时所作。诗中尽述自己离乡后,乡思随着时间越来越强烈。这首诗较古代思乡诗依然有其独到之处,从中也可一窥胡适之才华。

张自忠

作为抗日名将,张自忠的风姿从照片中就可以看出来。他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被称为“抗日第一将领”。年在襄阳与日军作战时,不幸遇难,毛主席亲自为其题字“尽忠报国”!

年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年5月,日军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经过十几日的激战,在日军强大的武器火力和人数下,张自忠寡不敌众,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以死殉国。

张自忠所说的这一番话在现在听来依然振聋发聩,热血激昂,他为民族为国家舍生忘死的气节千古流芳。

赵元任

赵元任,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清华四导师之一,其他三位是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施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作为语言学家,赵元任曾编了一个极“好玩儿”的单音故事,以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故事名为《施氏食狮史》,通篇只有“shi”一个音,写出来,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说,那就任何人也听不懂了。用一个读音的字写篇文章,太有才了!

本文由“诗词世界”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zdjr/10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