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创新手段展示兵马俑等秦代文物。
“五一”小长假期间,陕西各对外开放文博单位积极推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展览和活动,吸引万名观众走进各文博单位感受陕西历史文化。
陕西是文物资源大省。在省委外宣办前不久举办的“加强文化建设彰显文化自信”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魁英说:“我们已经摸清文物遗存的基本情况,全省共有各类文物点4.9万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有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家、博物馆座,馆藏文物总计万余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如何让丰富的历史遗存走向大众?必须依靠活化的展示方法。为此,我省各文博单位相继推出各种更加“接地气”的文物展示方法,让丰富的历史遗存“活”起来,以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些举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幅增长的观众人数就是最好的证明。
“互联网+中华文明”助力文博创意产业发展
近年来,陕西文博单位积极探索,以博物馆与文化投资企业合作、与创意产业企业合作、与社会企业合作的模式创新发展。
在博物馆与文化投资企业合作模式中,我省规模最大、收藏珍贵文物最多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我省文物复、仿制品和旅游纪念品市场,打造全国文物复、仿制品中心和旅游纪念品基地,充分发挥了陕历博的文物资源优势和陕文投的资金、人才优势,开发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模式将资源与市场紧密结合,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在博物馆与创意产业企业合作模式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安狮子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充分发挥秦兵马俑世界著名文化品牌的优势,双方共同参与、共同研发、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目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及相关形象多个,并开发出带有秦兵马俑文化元素,具有生活化、实用性的创意新产品6大系列9大类别。各类文创产品深受广大游客欢迎。
在博物馆与社会企业合作模式中,依托西安碑林博物馆成立的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相关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利用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这一平台与全省文博单位、科研院所、文化企业、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合作,逐步形成文物相关文化产业的创意设计、开发生产、经营销售等产业布局。在近年来历届东西部贸易洽谈会、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上,我省文物系统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及产品都获得多个奖项。
年以来,陕西省文物局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消费,更好地助推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陕西经济的转型升级。
陕西省文物局和陕西移动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政企联合、相互促进、共建共享为基础,达成“互联网+中华文明”战略合作协议。并于年8月2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签约仪式暨首届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启动仪式,利用陕西移动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陕西文物文创产品的价值提升,不断丰富陕西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助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同时,年7月21日,陕西省文物局、西安高新区和陕文投联合发起成立了陕西“互联网+中华文明”文博创意产业联盟暨“丝绸之路”国际文创交流基地,并召开了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相关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该联盟作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人文交流高地的重点项目,通过挖掘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吸纳国内30家著名博物馆、高校、设计机构加盟,搭建文创交流和产业聚集实体平台,发挥资源和功能优势,引导社会共同参与,推进文物信息、内容、产品、渠道、消费的产业链建设,深度挖掘博物馆文物资源、人才资源、品牌资源,打造企业、院校、创业者共同参与的文博创意产业生态体系,立足陕西自贸区、借助互联网和文化创意,激活陕西文物资源,助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打造陕西文物对外交流互鉴的“金色名片”
年以来,陕西省文物局立足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大局,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目标,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以彰显新形象为重点,打造文物对外交流互鉴的“金色名片”。
3年间,陕西省文物局举办出国(境)文物展览18次,入境展览13次。年6月,配合阿斯塔纳世博会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是我省文物第一次在中亚展出,受到原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及我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zdjr/10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