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共和国(英文:TheRepublicofNamibia)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靠赞比亚和安哥拉,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海拔-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该国分为13个行政区和50个地方政府,首都温得和克。
纳米比亚年3月21日从南非统治下独立。现人口约万。
历史最早居住在纳米比亚干燥的土地上的是布须曼人、达马拉族人(Damara)和纳马族人(Namaqua)。公元14世纪,班图人自非洲中南部迁徙,其中少量人在今纳米比亚一带定居。年,德国占领西南非洲沿海地区,宣布该地区为德国殖民地,名为德属西南非洲。年德国占领西南非洲全境。年由于德国在一战中战败,西南非洲被南非占领。年国际联盟将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进行委任统治,年联合国托管理事会要求南非将西南非洲作为联合国托管领地,遭到南非政府拒绝。年4月南非议会通过《西南非洲事务修正法》,将西南非洲作为本国领土对待,并推行种族隔离政策。年至年,纳米比亚黑人先后成立西南非洲民族联盟、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和西南非洲民族统一民主组织,年起开始展开反对南非的游击战。年6月,联合国大会决议将西南非洲更名纳米比亚。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社会压力增大和南非逐渐实现民主化和种族平等,南非终于同意纳米比亚独立。年2月9日制订了纳米比亚宪法,3月21日,纳米比亚宣布独立,萨姆·努乔马成为首任总统。年南非将鲸湾港归还纳米比亚。
地理和气候纳米比亚沿岸有狭窄平原。内陆主要由中央高地组成,最高点为海拔米的布兰德山(Brandberg);中央高原从北向南绵延,与纳米比沙漠接壤,西部是草原、南部是奥兰治河、东部是喀拉哈里沙漠。
南部多沙漠,北部多草原;常年有水的河流极少,该国盛产稀有宝石矿物硼铝石。
纳米比亚主要属干燥的亚热带气候,通常燥热而少雨;年降水量-毫米以下。
政治纳米比亚国家元首是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每五年举行一次。政府由总理及其内阁组成,总理由总统任命产生。当年独立运动的主要力量西南非洲人民组织(SWAPO,全写为South-WestAfricaPeoplesOrganisation),已经脱离了其最初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但仍然是纳米比亚最大的政党。
纳米比亚两院由全国委员会(NationalCouncil)和国民会议(NationalAssembly)组成。全国委员会有26个席位,每个地区委员会各有两个名额,每届任期6年。国民议会有78个席位,其中72名成员由选举产生,另外6名成员由总统任命,每届任期5年。
国民议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而全国委员会则更多地担任顾问的角色。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在司法咨询委员会(theJudicialServiceCommission)推荐的基础上任命。
经济纳米比亚的经济以矿产出口为主,采矿业占了整个本地生产总值的20%。主要矿产有钻石、铅、铜、锌、银、镉、钒、锗、铀、天然气。纳米比亚是非洲第四大非燃料矿物出口国、世界第五大铀生产国和南半球第二大铅生产国。年,钻石产量为万克拉。
纳米比亚约一半的人口以农业为生,且必须进口食品。虽然人均GDP是非洲贫穷国家人均本地生产总值的5倍,但大多数的纳米比亚人民还是生活在贫穷之中,原因是大范围的失业、巨大的分配不均和外国人大量的财富。纳米比亚经济与南非关系密切。德属西南非洲时期,德国总督林德奎斯特(vonLindequist)引进10头卡拉库尔羊,紫羔皮随后成为纳米比亚地区农牧业的主要出口项目,该地区饲养的卡拉库尔羊数目为世界第一位。工业有肉类加工、鞣皮、鱼类加工和乳业。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盟和美国。
4年,纳米比亚国民生产总值为.6亿美元,按购买力折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美元。年,失业率为35%。
人口和语言纳米比亚的大部分人是非白种人(84%),其中大部分为奥万博族(Ovambo),约占总人口的一半,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除了占大多数的黑人班图族(Bantu)外,还有大群的科伊桑族(Khoisan,例如纳马族(Nama)和布什曼族),这些人都是南非原住民的后裔。科伊桑族人在外表上与班图族人和白人分别颇大。另外还有共占总人口约8%的“有色人”(Coloureds)和“巴斯特人”(Basters)。以拥有荷兰人、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或葡萄牙人血统为主的白人占纳米比亚总人口的8%,这个比例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继南非以后第二大的。
宗教方面有约80-90%的人信仰基督教,另外有10-20%的人信仰本地的土著信仰。
一半的纳米比亚人将恩顿加语作为第一语言,然而最通俗的语言是南非语。在新一代人中,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南非语和英语都在公开场合交流使用。虽然官方语言是英语,但大多数白人使用南非语或德语。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奉路德教的人是最多。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zdjr/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