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自然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一、自然资源概念
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空气、水、土地、矿物、动物等)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
二、自然资源特征
1、不均匀性
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不同的规律性,(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有较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受成矿条件限制,其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2、有限性
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自然资源的开采也是有限制的
3、综合性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自然资源是由许多自然资源综合而成的资源系统,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开发一种自然资源时,必须考虑对其他自然资源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要注意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的恶化。
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照再生性质,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按自然资源再生性质:
(1)可再生资源:气候、水、土地、生物等资源。
(2)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等。
可再生资源:生物、水、太阳能等资源,一般都能重复再生,为人类重复利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自然界的各种矿产资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形成的,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更新
1.矿产资源一定是自然资源,但能源不一定是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一定是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如非矿产性能源(汽油、电等)就不一定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由于各种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明显,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规律,如生物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受多种因素(如地质条件)的制约,其分布符合地质分异规律,虽然分布不平衡,但仍有一定的规律性。
3.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不断更新、循环使用。但开发利用的速度和强度若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开发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资源短缺、枯竭,成为非可再生资源。
四、主要的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是地球上生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气候资源包括光照资源、热量资源和水分资源等。
1、光照资源:光照资源是指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用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两个指标衡量
光照资源与纬度、气候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1)热带、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日照时数多,光照资源丰富;
(2)寒带、亚寒带地区,光照资源较少
(3)亚热带高山、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都较大,光照资源比较丰富
光照资源与天气状况有关:
阴雨天多和多雾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光照资源比同纬度少
光照资源的分布:
(1)世界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各大陆的南北回归线附近,以及亚欧大陆中部地区
(2)青藏高原是我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原因:纬度低、晴天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3)四川盆地是我国光照资源最少的地区
原因:地形封闭、晴天少、阴雨天多
2、热量资源:热量资源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的辐射能量,是决定农作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一般用气温、积温和无霜期来表示。
(1)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丰富
(2)我国热量资源,以海南岛最多,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较少
3、水分资源:水分资源主要指大气降水和地面的湿润状况。
衡量指标是降水量和干燥度。
干燥度:降水量与蒸发量的比值关系;根据干燥度大小,可将一个地区的水分资源状况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种类型。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赤道地区降水量大,大多为湿润地区
亚热带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尤其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属于湿润地区
北美大陆东岸的佛罗里达半岛、西印度群岛处于信风带的迎风坡,气候比较湿润
温带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干湿状况复杂
亚欧大陆西岸处于西风带,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湿润
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多属湿润、半湿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量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北美大陆西岸降水充沛,气候湿润;北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北美东部气候比较湿润;南美洲南部大陆西,岸地处西风带,降水充沛,气候湿润东岸气候比较干旱
北极地区降水不多,但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仍为湿润地区
南极大陆内部降水量稀少(50毫米),极为干旱
(二)水资源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但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水资源指的是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主要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水资源的分布:
(1)世界各地水资源的数量相差很大,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水资源都很丰富,非洲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比较少
(2)世界水资源总量最丰富的前七个国家依次为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印度。
水资源短缺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1.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2.水资源紧张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三)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可供农、林、牧业或其他各业利用的土地。
全世界具有良好耕作条件的土地分布很不均匀:
(1)亚洲已经利用的土地面积最大,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一,但人均土地资源比较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
(2)大洋洲耕地总面积小,但人口数量少,人均土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3)欧洲耕地所占比重大,土地利用率最高,其中西欧和中欧几乎没有未开垦的天然荒地
(4)非洲的干旱土地所占比重大,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低
(5)北美洲北极圈内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耕地大部分分布
(四)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环境价值。从经济价值考虑,森林资源可广泛用于建材、造纸,医药、园艺等:从环境价值考虑,森林具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功能。
世界原始森林中资源最为丰富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河流域、亚洲的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等地。温带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早,人口稠密,现存天然森林很少,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分布的天然森林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五)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不均匀、消耗不均匀
受地质条件制约,矿产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有些矿产资源高度集中于某些国家或地区。如马来西亚的锡矿,南非的金矿和钻石矿,智利的铜矿,中国江西大余的钨矿和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矿等矿产。铁是目前世界上利用最广,用量最多的金属矿产。世界铁矿目前探明的总储量为亿吨,俄罗斯、巴西、中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
(六)能源资源
能源分类:
(1)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生物能等
(2)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
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dehekea.com/zdjr/9837.html